故宮珍寶捷克登場 常民角度出發拉近東西文化距離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布拉格13日電)用常民角度說文物故事,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文物百選及其故事」特展,12日正式在捷克國家博物館開展,這次以常民生活角度為千年瑰寶說故事,要讓捷克觀眾容易理解與產生共鳴。
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在開展記者會上表示,這次雙方策展團隊突破過往以歷史脈絡為主軸,展示各朝代皇室收藏的策展模式,團隊從以常民角度出發,在故宮橫跨八千年的典藏裡,選出與當代生活連結的十大主題,讓歐洲人期盼拉近東西方文化的距離。
比如這次人氣極品「翠玉白菜」的展櫃後面,放了一張從上延伸至地面的紙軸,上面只有一張女孩的臉,原來「翠玉白菜」相傳是清末光緒皇帝的妃子瑾妃的嫁妝之一,象徵清白家世;菜葉上的螽斯與蝗蟲寓意「多子多孫」,這段故事無法獲得證實,卻為展品增添了更多「人」的味道。
展場設計也深具巧思,展場入口就有三大幅清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與西方畫像,隱喻18世紀清宮與世界的交會。畫像前則安排「清 掐絲琺瑯獅子」鎮守,出口以巨幅「清人狻猊圖」首尾呼應,蕭宗煌表示,獅子是捷克國徽,象徵勇氣,透過展場設計,台捷文化對話深意,不言而喻。
捷克國家博物館總館長盧卡其(Michal Lukeš)表示,捷克位居歐洲中心點,「這次展覽我們除了對捷克人民做行銷之外,也會做歐洲國際行銷,希望歐洲各國訪客造訪捷克國家博物館,深入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
蕭宗煌記者會後接受台灣媒體訪問時表示,很多人都說故宮展品「看過了」、「新瓶裝舊酒」,「過去故宮展覽都是用編年史或是斷代史的概念,所以大家都會覺得看過了,但如果策展論述或策展方式稍微改變,就會讓這些珍貴展品與時代靠近,更接地氣。」

故宮副院長余佩瑾介紹展覽必看亮點,包括多寶格「紫檀嵌瓷博古圖櫃」,分別收納25件與47件微型文物,每件文物都擁有專屬位置,「全部拿出來之後把玩後還得全部擺回去,充分展現展品的細緻。」余佩瑾說多寶格不僅收納中國工藝,還包含西方製品及東西方互動紀錄,整體收藏風格與歐洲皇室的藝術珍奇相互呼應。
另一件重點展品則是本展唯一一件經文化部指定國寶「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全長1100公分,畫中超過4000個人物,由五位清代宮廷畫家於1736年共同完成。展覽搭配「高解析文物互動桌」及「古畫動漫-清明上河圖」數位投影,讓歐洲觀眾盡覽畫中市井百工與城市繁華。
「故宮文物百選及其故事」特展將自即日起展出,地點在捷克國家博物館,展期至12月31日。(編輯:李亨山)1140913


- 故宮珍寶捷克登場 常民角度出發拉近東西文化距離2025/09/13 10:07
- 2025/09/13 07:46
- 2025/09/12 15:5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