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博物館攜手姊妹館 日本國寶埴輪首亮相

(中央社記者曹亞沿新北30日電)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與日本姊妹館推出「靜土有聲」特展今天揭幕,展出台日多項珍貴文物,包含首度跨海來台的日本國寶埴輪,以及11件新亮相的十三行遺址出土文物。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與日本宮崎縣立西都原考古博物館攜手推出「靜土有聲:台日古代文物對話特展」今天開幕,聚焦台灣北部十三行文化與日本九州古墳時代出土文物。新北市政府副秘書長龔雅雯、十三行博物館館長羅珮瑄、日本西都原考古博物館長長友由美子等人共同出席揭幕典禮。
日本西都原考古博物館長長友由美子致詞時,特別為花蓮堰塞湖災民與罹難者獻上慰問與哀悼。她說,西都原考古博物館與十三行博物館2013年起締結為姊妹館,自此開啟13年交流,兩館除了互相訪問、進行復原實驗等研究計畫,西都原也舉辦過5次介紹台灣文物展覽,這次展覽是宮崎縣出土文物第3度來台展出,藉此共同學習彼此歷史文化。
新北市政府副秘書長龔雅雯表示,展覽將八里在地文化融入策展,從在地出發,連結國際。同時,八里也是新北淨零碳排示範區,這次在策展、場域設計及活動規劃不僅採環境友善材料,也融入永續理念。
日本西都原考古博物館副館長東憲章在現場導覽說明,南九州古墳時代,皇族或豪族會藉由在古墳上擺放各種樣式的陶器裝飾「埴輪」作為守護,同時象徵社會地位、展現逝者生活模樣。其中長達1公尺的船形埴輪複製品是首次來台展出,其原件為日本重要文化財,除了重現5世紀的精湛航海技術外,船形陪葬品也被視為能將死者靈魂載運至另一個世代。
除了日本國寶埴輪,本次也展出11件新亮相的十三行遺址出土文物,包含中央研究院最新修復的圈足瓶、平底缽等盛裝食物的陶器,顯見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的觀念。「靜土有聲:台日古代文物對話特展」即起至明年3月1日於十三行博物館第一特展廳展出。(編輯:方沛清)11409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