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基獲諾貝爾獎 約旦難民出身勉台灣科學家「偉大始於平凡」

(中央社記者張欣瑜舊金山8日專電)美國化學家亞基獲諾貝爾化學獎殊榮,他在出差途中得知獲獎又驚又喜。出身約旦難民家庭的他為人謙遜,去年摘下唐獎曾接受中央社訪問,在實驗室裡堅持與學生平起平坐,鼓勵台灣科學家「偉大成果始於平凡起點」;他也分享投身研究的座右銘:「這不是份苦差事、而是種福氣。」
美國「創新基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今年繼諾貝爾物理學獎後,再歡喜宣布校內化學教授亞基(Omar M. Yaghi)榮獲諾貝爾化學獎。亞基與日本化學家北川進、英國化學家羅布森(Richard Robson)因「金屬有機框架」(MOFs)領域的開創性研究受到表彰。亞基去年因這項成果獲唐獎殊榮,親自到台灣領獎。
柏克萊校園新聞網站今天分享,亞基是在前往布魯塞爾參加會議、於中途轉機時接到諾貝爾委員會的來電,當時他被周遭行色匆匆的旅客圍繞,不斷表達感謝,「這種感覺實在太特別了,我很驚訝。」他直呼獲諾貝爾獎「是人生中難得的體驗。」
「金屬有機框架」或「金屬有機骨架」可從沙漠空氣中收集水分、捕捉二氧化碳、儲存有毒氣體,或催化化學反應。2020年,亞基創辦氣候科技(Climate Tech)新創公司Atoco,致力運用「金屬有機框架」對抗氣候變遷,並擴大取得飲用水的途徑。
這一步,亞基走了數十年。他在1990年代開創全新化學領域「網格化學」(Reticular Chemistry),開始以新的合成方式、生成具特定功能的材料,並陸續研發出新材料。
亞基曾比喻自己的工作就像一名「分子建築師」。他去年獲頒唐獎曾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研究的道路上難免遭遇懷疑或質疑聲浪,「95%的人不相信你可以做到,但有5%的人支持著你、相信你會成功;而實際上是那微小的5%,創造出100%的成功。」
出身約旦難民家庭的他成長在沙漠,父親經營肉舖,體驗過何謂資源匱乏;他15歲獨自赴美,沒進入高中,為學英文從社區大學開始,而後才轉入紐約州立大學,憑藉過人的毅力獲得學位。過程中,他為了維持生計,曾在超市幫忙顧客分裝、打掃地板。
正是這樣的「美國夢」信念與經歷,造就亞基謙遜的做人處事風格。去年,記者造訪他的實驗室,在拍照時,他堅持與學生同站或同坐,表示「教授和學生是平等的」。
對教育下一代極為重視的他當時也表示,希望能鼓勵台灣年輕研究人員「在科學領域裡,偉大的成果往往始於平凡的起點。」走在漫長、未知的研究道路上,亞基從不以為苦,他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座右銘是:「這不是份苦差事、而是種福氣。」
至於人生上的座右銘,他說:「就算擁有再少,也要盡力給予,且不求回報。」
加大柏克萊分校化學學院代理院長巴蘭格(Anne Baranger)表示,亞基的成就不僅止於那些開創性的理論和實用的科學研究,更結合培育人才的使命,為了這個目標創建一間完整的研究所,致力培養優秀人才,並在全球各地提供機會。(編輯:陳慧萍)1141009
- 2025/10/09 20:43
- 2025/10/09 17:13
- 2025/10/09 12:01
- 亞基獲諾貝爾獎 約旦難民出身勉台灣科學家「偉大始於平凡」2025/10/09 07:32
- 2025/10/08 21:59
- 2025/10/08 20:4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