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聽見水下節奏 藝術家蔡坤霖曼谷個展將聲音化為雕塑

2025/11/5 13:59(11/5 14:1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自11月1日起至2026年1月10日在曼谷SAC畫廊展出的『湄南』(Mae Nam),是蔡坤霖在泰國的首次個展,他希望觀眾在感官交錯間,重新思考自然與人的關係。中央社記者李宗憲曼谷攝 114年11月5日
自11月1日起至2026年1月10日在曼谷SAC畫廊展出的『湄南』(Mae Nam),是蔡坤霖在泰國的首次個展,他希望觀眾在感官交錯間,重新思考自然與人的關係。中央社記者李宗憲曼谷攝 114年11月5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李宗憲曼谷5日專電)台灣藝術家蔡坤霖在曼谷SAC畫廊展出以「湄南」為題的個展,透過駐泰近半年進行田野觀察,以陶藝、繪畫與版畫等形式,將水轉譯為可感受的物質。他透露,所有作品都是以水下麥克風錄製河流與水庫的聲音,經由回放再進行各種創作。

自11月1日起至2026年1月10日在曼谷SAC畫廊展出的『湄南』(Mae Nam),是蔡坤霖在泰國的首次個展。他表示,創作起點來自對環境聲音的好奇,過去3個月,他在清邁各地以水下麥克風錄製河流與水庫的聲音,再以版畫記錄河流紋理與地形,作為雕塑創作的基礎。

他說:「我會在筆記本上以線條素描出自己聽到的聲音形狀,再以瓷土依照這些線條製作成雕塑,並塗上在當地採集的泥土。」

蔡坤霖向中央社表示,此次個展的作品靈感來自他提出的「聲譜」概念,並解釋,不同於樂譜用符號記錄旋律,他所稱的「聲譜」是描繪自然環境的韻律。

對蔡坤霖而言,雕塑是將聲音的片段「凝固」起來的過程,觀眾雖無法讀懂「聲譜」,但可從形體感受到自然的節奏。

他以流經清邁的昭批耶河(Chao Phraya River)為例,雕塑作品中的直線象徵繁忙河道上的貨船和觀光船的機械聲,而曲線則代表魚、蝦、螃蟹等生物在水下發出的聲音。

蔡坤霖解釋:「水下的聲音我們無法用耳朵聽見,只能透過科學儀器捕捉。它們像噪音,但其實是生態活動的節奏。」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湄南」展出的每個作品都有QR Code,觀眾可以透過掃描QR Code聆聽實際錄下的水下聲音。蔡坤霖強調,他並不試圖解釋聲音的來源,而是讓觀眾在感官交錯間,重新思考自然與人的關係。

來自台南的藝術家蔡坤霖活躍於亞洲及國際藝術場域,他擅長透過視覺表現,揭示他所聽到的聲音,並希望透過作品,重新定義人們對聲音的認知。他的作品曾於美國、日本和台灣多個美術館展出。(編輯:謝怡璇)1141105

「湄南」個展是台灣藝術家蔡坤霖透過駐泰近半年進行田野觀察,以陶藝、繪畫與版畫等形式,將水轉譯為可感受的物質。中央社記者李宗憲曼谷攝 114年11月5日
「湄南」個展是台灣藝術家蔡坤霖透過駐泰近半年進行田野觀察,以陶藝、繪畫與版畫等形式,將水轉譯為可感受的物質。中央社記者李宗憲曼谷攝 114年11月5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