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柏林看見台灣特展 紅點副總裁:是台灣設計忠實粉絲

2025/11/8 18:40(11/8 19:0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看見台灣,設計之光」特展7日在駐德國代表處文化廳舉行開幕式。與會嘉賓與獲紅點設計獎學生共同手持展覽手冊合影。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攝 114年11月8日
「看見台灣,設計之光」特展7日在駐德國代表處文化廳舉行開幕式。與會嘉賓與獲紅點設計獎學生共同手持展覽手冊合影。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攝 114年11月8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8日專電)柏林「看見台灣,設計之光」特展展出歷年台灣學生在德國紅點設計獲獎作品。紅點副總裁喬瓦賽克在開幕式表示,他是台灣作品的忠實粉絲,認為台灣學生作品獨特之處,在融合文化傳承與創新,具人文厚度。

紅點設計獎(Red Dot Design Award)7日於柏林舉行頒獎典禮,駐德國代表處同步推出「看見台灣,設計之光」特展,作為「2025歐洲台灣文化年」系列活動之一。展覽精選台灣學生歷年40件紅點得獎作品,展現年輕世代創意能量。

策展執行人亞洲大學助理教授林孟潔指出,台灣學生長年在國際設計競賽表現亮眼,這次特別選在頒獎典禮期間舉辦特展,希望讓德國觀眾在紅點盛事之際,看見台灣學生的創意與努力。

喬瓦賽克(Jova Zec)在開幕致詞提到,紅點與台灣淵源深厚。他說,父親在1990年代初期開啟事業時,台灣就是拓展紅點影響力的重要起點。30年來,紅點與台灣官方及學界持續合作,推動設計交流與發展。

喬瓦賽克稱自己是「台灣作品的忠實粉絲」。他認為,台灣設計的獨特之處在於與自身文化建立獨特連結,特別是年輕世代真心在乎自己的國家,對文化與傳承懷抱強烈自豪感,也將這份情感自然流入設計細節之中。

「從包裝設計到衣物洗滌說明等日常內容,都能看到與文化連結的痕跡,同時又以當代方式重新詮釋。」喬瓦賽克說:「這不是複製或重做既有的東西,而是帶著創新與創意往前推進,這是紅點認為好設計的重要元素。」

喬瓦賽克進一步比較德台風格差異,指出德國設計講求極簡與功能導向,而台灣設計常融入情感與文化元素,更具人味。

他舉例說明,有一款獲獎的台灣茶包設計,包裝頂部以起伏弧形象徵山脈,連隨附的小冊子上緣也裁成山形。若以德國設計觀點來看,這些細節或許被視為「非必要裝飾」,但他認為,正是這樣的設計讓產品與土地產生情感連結,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台灣。

這份對土地與文化的關懷,也體現在今年的學生獲獎作品中。亞洲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團隊的作品「金之棲」,「從南投土壤出發」為概念,結合考古意象與茶葉、籃胎漆器等地方產業特色,呈現南投土地孕育出的多元風貌。

林孟潔指出,近年永續發展與文化敘事為國際設計趨勢,台灣學生的創作正展現兩者融合特質,思考設計如何回應社會與環境,也在作品中講述屬於自己的文化故事。(編輯:陳妍君)1141108

德國觀眾在柏林「看見台灣,設計之光」特展,參觀台灣學生歷年榮獲紅點設計獎作品。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攝 114年11月8日
德國觀眾在柏林「看見台灣,設計之光」特展,參觀台灣學生歷年榮獲紅點設計獎作品。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攝 114年11月8日
紅點設計獎副總裁喬瓦賽克在柏林「看見台灣,設計之光」特展開幕式致詞指出,來自台灣的設計兼具文化傳承底蘊與創新,以當代方式重新詮釋傳統,是作品在國際脫穎而出關鍵。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攝 114年11月8日
紅點設計獎副總裁喬瓦賽克在柏林「看見台灣,設計之光」特展開幕式致詞指出,來自台灣的設計兼具文化傳承底蘊與創新,以當代方式重新詮釋傳統,是作品在國際脫穎而出關鍵。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攝 114年11月8日
2012年台科大學生設計作品「漂浮式緊急通訊盒」以可空投的氣球通訊系統為概念,能快速部署於災區,協助恢復通信。此設計獲當年紅點最佳概念獎,在柏林「看見台灣,設計之光」特展受到關注。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攝 114年11月8日
2012年台科大學生設計作品「漂浮式緊急通訊盒」以可空投的氣球通訊系統為概念,能快速部署於災區,協助恢復通信。此設計獲當年紅點最佳概念獎,在柏林「看見台灣,設計之光」特展受到關注。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攝 114年11月8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