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敬:5大政策工具壯大AI生態系 最看好生技醫療【專訪】

(中央社記者呂晏慈、趙敏雅台北5日電)行動創新AI內閣2.0邁步,新任數發部長林宜敬上任後首度接受中央社專訪,擘劃施政願景。來自民間、曾親力親為投入創業的他,對於新創事業可能面臨的各項難關瞭然於胸,他強調,軟體科技的創新發展都來自民間自由競爭,因此數發部將透過5大政策工具,壯大人工智慧(AI)產業生態系。
從數發部次長升任部長的林宜敬,5日一整天緊鑼密鼓安排多場內部會議,無縫接軌業務推動節奏,展現十足衝勁。他表示,將延續前部長黃彥男任內政策3支箭,包括透過算力、資料、人才、行銷、資金等5大政策工具,壯大AI產業生態系。
林宜敬過去來自民間,曾催生以AI進行語言教學相關事業,深知軟體產業發展痛點。他說,20幾年前他創業時,只需要在書房裡面擺一台電腦,毋需耗費鉅額資本,但如今進入AI時代,一台AI整合應用設備DGX H100就得斥資逾千萬台幣,許多創業家都面臨相同難題,「我要不要把房子抵押掉,去買一台GPU Server?」
林宜敬說,為此,數發部提供免費算力,扶植新創團隊走上「創業的第一哩路」,倘若初步雛形系統驗證成功了,便可尋求天使投資人注資,「若實驗失敗,更要恭喜你,因為你房子還沒拿去抵押掉」。
數發部去年已投入新台幣6500萬元建置算力池,提供40片GPU提供AI新創免費申請使用。林宜敬說,數發部已提出明年度預算案,目標再購置100片GPU,期盼獲得立法院支持。
當新創公司順利走過創業第一哩路,將面臨資料與人才考驗。林宜敬說,數發部已提出促進資料創新利用發展條例草案,完備法源依據,讓政府可釋出不涉機敏、個人隱私的資料,另也推動資料匯流與隱私強化計畫,彙整分散在中央及地方各機關的資料,去識別化後用以訓練AI模型。
林宜敬表示,當新創公司克服算力、資料、人才等挑戰後,下階段最重要的是「找到客戶」,販售做好的的AI系統,「我以前就是軟體創業家,知道對軟體公司來講,最重要的事情是大量而穩定的訂單」。
林宜敬直言,軟體公司要的不是政府補助,因為政府補助只是讓公司可以「再撐3個月」,因此,數發部依照產業別辦理AI新創媒合會,每次找8家AI新創公司介紹其產品,媒合40至80家潛在客戶,協助業者省去逐一聯繫、拜訪客戶的時間成本。
當新創公司走過前期產品開發、客戶拓展階段,將進入需「財」孔急的擴張期。林宜敬說,在資金面向,數發部推動「加強投資AI新創實施方案」,爭取國發基金新台幣100億元投資AI新創產業,目前已進入審理階段,將尋找好的投資標的注資。
「我最看好的其實是生技醫療衛生產業」,林宜敬表示,台灣面臨少子化及高齡化,未來運用AI協助缺工的需求很大,加上擁有全世界最棒的健保體系和數位化資料庫,以及優秀的醫療人才,均是重要資產,此外,台灣醫療產業領先中國大陸情況下,醫療、公衛、照顧服務產業均將具備優勢。
林宜敬說,政府要為產業打造生態系,而不是「自己跳下去做」。他認為所有軟體科技的創新突破與發展,都必須來自民間企業的自由競爭,因為,軟體產業需要具備靈活的創新能力,而唯有民間企業才具備相應的活力及彈性,可以接受各種挑戰。(編輯:潘羿菁)114090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