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彭金隆:長期保單可朝去長期保證化設計 非去保障化

2025/10/2 21:46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日電)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天表示,新的長期保單未來可朝「去長期保證化」設計,但並非「去長期保障化」,像是設定一個可調費期間,可能5年、10年檢視條件、看是否可調整保費,但不一定是調漲,也可能因死亡率變化而調降費用,希望建立市場公平機制。

金管會今天舉行中秋記者會,由彭金隆親自主持,針對未來新保險商品提出制度調整方向。

彭金隆指出,銀行不會提供30年定期存款,頂多就是3年,但保險契約保障時間多數很長,如果沒有明確資料證據與足夠資本時,保單一次保證20年、30年發生率,既不科學也不符合風險管理原則,未來的風險因子像是死亡率、罹病率、費用率等多個參數都可能產生結構性改變,若業者只是基於市場競爭就做出保證,業者經營的可持續性可能受到很大威脅。

彭金隆說,金管會希望建構一個公平機制,長期保單可以朝「去長期保證化」設計,但不是「去長期保障化」。去長期保證化目前還是概念、正在研議中,未來如果落實在商品設計上也需要共同討論。方向上是針對未來的新商品,長期保單如何基於自身體質,可能設定一個「可調費期間」,例如5年、10年來檢視條件,看是否有機會進行調整。

他進一步解釋,這個調整不一定是調漲費用,也可能是調降費用,因為如果死亡率下降,壽險保單應該要減少費用,這是一個公平對待市場的機制,不是類似股市熔斷機制,也會請保險局跟保發中心研究。

彭金隆解釋,外界看「保險」包含保險制度跟保險契約兩者,主管機關都要兼顧,如果是保險契約,核心就是保護消費者,契約如果沒約定有調費機制,「這沒什麼好講,公司就要面對未來可能風險」。

至於從保險制度來說,彭金隆認為,若商品持續運作可能影響保險制度時,個別消費者雖然得到保障,但讓商業保險可能因此退出市場「不見得是好事」,也在思考如何從架構上讓保險制度可持續運作。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指出,壽險保單多數為長年期設計,保單裡面隱含一個固定預定利率的保證,利率會因國內經濟狀況有所變動,這些變化可能超出原先業者設算情境,因此才會請保發中心去研究有沒有可能在商品設計、保單條款上,事先約定好保額或保費的調整機制,目前保發中心仍在研究中,待收到研究後再來看可行性。

保險局會後補充說明,終身壽險、年金險等長期保單,契約一定要提到什麼樣條件可以啟動調整費用、調整多少才行,如果沒寫這些字句當然就是不能調整,現行僅少數長期健康險商品有這類設計。至於外界關注的一年期醫療險,若條款提到續保時依報主管機關費率辦理,意思就是可調整、並未保證費率。(編輯:林家嫻)114100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