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盼減輕避險負擔 彭金隆:可討論的專業議題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日電)壽險公會成立外匯專案小組蒐集業者意見,將跟會計師公會協商,是否可就匯率議題減輕壽險業避險成本負擔。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天表示,台灣壽險業非常特別,會計的原則是要公允表達,是否以不採用其他產業的一般性標準,也需要尋求社會共識,「這是可討論的專業問題」。
近期壽險公會規劃成立外匯專案小組,目前先蒐集各家意見後,再跟會計師公會協商,就會計準則與公允價值間,對於保險公司的AC部位(按攤銷後成本衡量的金融資產)的美債,是否有空間可以不需要因匯率波動每月評價反應在損益表,希望將減少的避險工具成本放入資本項下充實資本。
金管會今天舉行中秋記者會,彭金隆表示,壽險業多年來因為海外投資,投入許多避險成本,日前跟各家公司投資主管、負責人、精算主管討論,業者也提出顧慮,業者實際避險時,匯率風險是未實現的損益波動,但因為可能影響財報,也會牽動投資人財報解讀,業者也必須常態性耗費很多避險工具成本,以平穩財報上的損益,但實際上這只是財報波動,不是真的現金流量變動。
彭金隆指出,業者也希望是否可能在會計可接受範圍內去做調整。目前壽險業匯率會計準則上,是跟其他產業採取一樣方法,但這個方法是否適用在壽險業,壽險公會也在思考此議題。
彭金隆認為,會計的原則是要公允表達,台灣壽險業很特別,去年壽險業才創造史上次高獲利,但才沒幾個月就因匯率議題大受影響,這不只今年、2018年也曾發生過,一個產業短時間內經營直轉直下不太可能,可能是衡量有問題。
他以量體溫做比喻,如果短時間內,溫度一下子跳很多,應思考是身體還是體溫計的問題。
彭金隆表示,壽險業特性很特別,是否可以不採用其他產業的一般性標準,也需要更多說明,並尋求社會共識,「這是一個可討論的專業問題」。
至於外界關注金管會是否會針對壽險業幣別錯配議題祭出誘因,彭金隆指出,很快就會公布保險業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TW-ICS)細部實施規劃,壽險業過去基於歷史因素,需要面對幣別、資產負債不匹配問題,未來也會在新的資本制度下,思考如何引導壽險業針對幣別不匹配進行調整機制。(編輯:張良知)1141002
- 壽險業盼減輕避險負擔 彭金隆:可討論的專業議題2025/10/02 22:02
- 2025/10/02 16:05
- 2025/10/02 12:0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