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公會研議1年期在宅醫療險 彭金隆提保單3原則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日電)因應醫療照護型態改變,金管會表示,壽險公會規劃研議1年期在宅急症照護醫療險新保單,傾向設計為1年期、不保證續保。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期許,保險業未來秉持與時俱進精神、符合精算原理與可持續性3原則來設計商品。
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去年7月起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適用對象為感染症,包含肺炎、尿路感染、軟組織感染等3類不便出門的失能病患,由醫護到府服務。醫療照護由住院逐漸移轉至門診,甚至回家住院,但因這類型態並不在商業保險範圍,衛福部與金管會開會,評估開發新商品可行性。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衛福部過去試辦計畫有1年多經驗,壽險公會規劃設計1年期在宅急症照護醫療險來因應需求,但涉及取得經驗資料,業者傾向設計1年期、不保證續保產品,目前經驗資料沒那麼充足,加上若未來在宅急症照護範圍擴大,1年期保單比較有彈性可調整費率。
蔡火炎說明,壽險公會已成立專案小組,仍在持續研商,還沒到可推出商品的階段,會看討論情形再適時了解。
面對新的醫療環境發展,彭金隆指出,過去住院就是住院,現在可能在宅照護也視同住院效果,對於保險商品概念提出3原則,一是與時俱進,環境持續變化、需求也在改變,金融業應因應外界需求提出風險管理作法。
其次,商業保險要符合精算原理,其基礎在於「風險與對價的衡平」,這也是商業保險跟社會保險最大的差異。第三為可持續性,業者要做好風險控管,確保不會傷害到經營安全性與市場公平性。
彭金隆指出,期待保險業可以因應未來高齡化社會需求,秉持3原則推動產品,讓產品與時俱進。
金管會近期將公布保險業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TW-ICS)過渡措施規劃,外界關注,三商美邦人壽今年6月資本適足率不足,作為最後補考機會的9月資本適足率恐怕也難通過標準。
彭金隆回應,不會因為1家業者來設計過渡措施,完整規劃也會再跟外界說明,所有資本監理制度不是要讓業者走不下去,是希望業者都可以繼續走下去。三商壽資本不足不代表現在已經不能經營,只是進入警戒線,資本制度的規定是業者資產減掉負債需要達到安全邊際。
金管會日前委託保發中心研議「一年期以下傷害保險及健康保險商品訂價合理性作業指引」,媒體關注進度為何。
蔡火炎回應,2014年6月就已經訂定這份指引,並非新規定,只是在過去保費調幅上限、通知保戶作業程序上,需要有更明確可行的作法,因此請保發中心研議如何精進指引規範,也要設定合理調幅上限,沒有具體時間表。(編輯:林家嫻)11410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