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活化專利資產 推動通訊產業發展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20日電)中華電信研究院以22項創新技術參加「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共獲17面獎牌,中華電信研究院長蘇添財表示,多項參賽專利成果已獲國內外合作案例,中華電信積極透過活化專利、論文等資產,轉化為通訊產業應用發展的有價技術。
2025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落幕,中華電信研究院以22項創新技術參展並參加發明競賽,共獲17面獎牌,包括1鉑金、2金、6 銀、7銅、1件企業特別獎,獲獎數再創高峰,持續為資通訊產業第一名。
中華電信表示,此次參展作品涵蓋智慧醫療、零信任資安、數位簽署、科技執法、智慧建築、5G網路切片、O-RAN驗證、AI語音合成、智慧水表管理、天線量測、光纖偵測、簡訊定位與防詐等領域。
中華電信進一步說明,「基於近場到遠場轉換的天線場型的測量裝置和測量方法」獲「電力、量測、光及儲存裝置類」鉑金獎,此專利應用於創新主動式天線量測系統,採用近場轉遠場技術,可高效重建多制式主動天線的三維波束場型,該技術經3年研發,今年獲美國專利認可及AMTA國際論文首獎,並已與國內指標網通廠合作驗證,為全台首例能在資料傳輸模式下重建5G Massive MIMO O-RU波束場型的量測技術,彰顯台灣在主動式近場量測技術領域的研發實力與領先。
中華電信指出,獲金獎的是「5G企業專網端網雲的障礙排除方法及企業專網管控系統」,此研發成果運用智慧分析與自動化維運機制,能由專家預先設定自我修復劇本,系統可自動進行障礙偵測與修復,提升5G企業專網的穩定性與維運效率,目前已成功商品化兩款5G專網監控系統,分別為雲端版與地端版,應用於國內外多項專案,累積商業價值已逾千萬元。
另一金獎作品「離線身分識別驗證之系統、方法以及電腦程式產品」,突破傳統NFC應用限制,讓感應設備在無網路環境下即可進行安全驗證。中華電信強調,該專利設計可於感應機內建多組金鑰,於離線狀態下獨立完成身分驗證與數位簽章生成,驗證記錄可於行動裝置回傳雲端進行確認,應用於差勤管理、門禁控制、租賃車輛管理、展演票務及數位房鑰等多元場域,展現市場潛力與應用價值。(編輯:張若瑤)114102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