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生:地下化非萬靈丹 Power Couple增電網韌性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5日電)風災斷桿引發地下化討論,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今天表示,地下化並非萬靈丹,若全面地下化反而衍生更多問題;他也拋出「Power Couple」新概念,強調供給、需求端有效匹配重要性,以提升電網韌性。
今年颱風丹娜絲肆虐西部,創下台電史上倒塌最多電桿紀錄,引發地下化議題討論。
曾文生今天在遠見高峰會論壇表示,針對風災造成電桿倒塌地點做地下化,對於電網韌性的強化最有幫助,反觀現在很多都會地區電桿,即使是用架空線,也不太容易被強風吹斷。他強調,若要把所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全用地下化解決,反而可能會造成更多問題,因地下化會拉長維修、搶救時間。
「所以地下化不是萬靈丹,要用在真正對台灣有幫助的地方」,曾文生指出,離島沒有遮蔽物,大風襲擊時,電纜最容易斷,台灣地下化比率最高的其實是離島。
目前台灣配電系統地下化比例已近48%,遠高於日韓,中央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陳正一指出,地下電纜易因電容特性導致饋線電壓上升,可見地下化並非萬全之策。而電網韌性不僅取決於線路形式,未來亦可透過建構微電網與虛擬電廠等技術進一步提升系統穩定性,分散風險。
另一方面,各界關注AI資料中心用電,曾文生提到「Power Couple」新概念,他下午出席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因應氣候變遷下架空與地下電網韌性之推動與挑戰」研討會,會前受訪解釋,AI發展下,算力即國力,但算力的基礎其實是電力,而電力系統有不同發電設施,如何將發電設施擺在適當地點,讓他們發揮加成的作用是關鍵。
他舉例,產業出口所需的離岸風電、太陽光電等再生能源,不會24小時都發電,若加裝天然氣機組在同樣線路上,效率就會提升,且減少輸送路徑,就能減少電力設備、輸電線路投資,「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將電力的供給端與需求端能夠match(配合)在一起」,提升電力效率,也增加電網韌性與穩定度。(編輯:翟思嘉)114110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