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前9月詐騙陳情439件 籲民眾「3不」防詐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18日電)金管會今天表示,今年前9月民眾投資詐騙陳情案合計439件,與近3年統計數相比略有下降,呼籲民眾「3不」提防詐騙陷阱,不聽來源不明資訊,不加陌生投資群組以及不用保證獲利APP或投資平台,詐騙手法長長變化也要提高警覺。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在例行記者會上指出,2024年全年民眾投資詐騙陳情案共941件,2023年781件,2022年636件,今年前9月民眾投資詐騙陳情案共439件,今年前3季與近年相比略微和緩。
觀察民眾陳情案主要有3大類別,分別為電話簡訊及LINE群組勸誘買股、金融商品交易平台(APP)與冒名金融業者等狀況。高晶萍說明,詐騙手法可能成本很低,源頭要完全阻斷很難,現在也常常有各種變形的詐騙手法,呼籲民眾仍要提高警覺。
高晶萍提到,近期屢傳詐騙集團透過網路社群或交友軟體,假冒名人、專家、美女、帥哥圖像,聲稱有內線消息、報明牌或高收益等方式,勸誘投資人至證券商開設受託買賣外國有價證券(複委託)帳戶,買進股價低且總流通量小的美股、港股或其他國外證券交易所股票。
高晶萍說明,由於這類股票股權較集中,容易炒作,詐騙集團經常會先拉抬股價讓投資人獲利後,再鼓吹投資人加碼大量買進,隨即拋售持股,以致股價大跌,造成投資人鉅額損失,又俗稱仙股詐騙。
高晶萍提醒,投資人應留意「3不」,包含不聽來源不明資訊、不加陌生投資群組、不用保證獲利APP或投資平台,對於任何鼓吹加入投資群組、勸誘買股資訊提高警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如果有疑問也可以向合法證券商洽詢,最好的方法還是要找合法業者開戶,萬一需要協助,也不會求助無門。
金管會目前也在證券期貨局網站設置「防範非法證券期貨業宣導專區」,並督導證券商公會於網站設置「非核准業者商品警示專區」及「國際投資警訊專區」。
為打擊投資詐騙,金管會2023年與Meta、Google達成「政府通報、快速下架」共識,後經投信投顧法修正,明定網路平台業者有責下架不法投資廣告後,證券周邊單位繼續協力蒐報違規網路投資廣告,並由司法警察機關通知網路平台業者下架。
金管會統計顯示,今年1到9月通報Meta、Google案件數共3萬3187件,2024年同期為3萬9362件,2023年4月至9月為8911件。(編輯:潘羿菁)11411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復活」亡者如「黑鏡」劇情 AI分身引發道德爭議[影]](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400/20251118/2000x1125_wmkn_1717119986212_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