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青少年接受過動藥物治療 增遭霸凌機率

2015/12/5 15:1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華盛頓4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最近1份研究發現,接受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藥物治療的兒童和青少年,被霸凌的機率是非ADHD孩子的兩倍。

路透社報導,研究也發現,將處方藥物賣給其他孩子的青少年,無論需求目的是研究還是飲食添加物,他們遭霸凌的機率是非ADHD同儕的4倍以上。

研究作者、密西根大學安亞伯分校(University of Michigan in Ann Arbor)的艾普斯坦(Quyen Epstein-Ngo)在電子郵件中透露表示:「即使將罹患ADHD的青少年與同儕相處困難或其他社交障礙納入考量後,研究仍發現處方藥物和遭受霸凌間的關聯性。」

為評估ADHD藥物與霸凌間的關聯,研究人員花了4年調查近5000名中學生,其中15%罹患ADHD,4%在過去12個月接受藥物治療。接受藥物治療的孩子中,約20%表示曾被要求販賣或分享藥物。

研究結果發表在「小兒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Pediatric Psychology)。

整體來說,2%青少年表示經常受到肢體與精神霸凌,逾1%表示經常遭到肢體霸凌,2.5%表示經常遭受精神虐待。

研究發現,在過去12個月以來,ADHD青少年遭受經常任何形式的霸凌機率,比非ADHD同儕高出79%。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學者貝尼狄克特(Frances Turcotte Benedict)表示,願意分享藥物的孩子容易遭到霸凌,是因為他們有取得藥物的管道,較易成為攻擊目標。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威廉斯(Timothy Wilens)指出:「雖然藥物對於ADHD症狀非常有幫助,但可能也和像是易怒等副作用有關。」「其他小孩可能會對他的易怒行為做出反應,也就是對他霸凌。」(譯者:中央社陳怡君)104120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