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淨零/台灣隊出擊歐洲工具機展 政府業者攜手搶攻國際訂單

數位轉型已是產業進行式,人工智慧、淨零碳排更是政府與企業面對的兩大挑戰,攸關台灣未來競爭力。中央社第一線採訪團隊,深入報導政府與百工百業如何運用AI優化生產流程、驅動綠色創新,見證台灣產業再一次躍升。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實習記者周依恩漢諾威22日專電)歐洲工具機展今天在德國漢諾威揭幕,台灣逾120家廠商參展。面對美國對等關稅衝擊,經濟部與外貿協會率團力挺工具機業者,舉辦國際記者會,攜手業界展現工具機產業鏈實力,搶攻國際訂單。
歐洲工具機展(EMO Hannover 2025)是全球規模最大工具機展,本屆迎來第50屆,以「創新製造」為主題,聚焦人工智慧、自動化與綠色減碳解決方案,吸引來自世界各地業者參加。
展會首日,台灣館舉行「開創未來,AI台灣工具機」國際記者會,由貿協董事長黃志芳主持,經濟部次長江文若與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工具機公會理事長陳紳騰出席,分享AI製造與數位轉型台灣視角,吸引國際媒體與買家關注。
黃志芳指出,台灣長期在歐洲工具機展維持前四大外國參展國,反映工具機產業的實力與能量。除了硬體技術,業者近年積極導入AI與自動化,貿協也與政府緊密合作,協助業者打開更寬廣國際市場。
陳紳騰說明,台灣工具機最大優勢在台中聚落形成的完整供應鏈,具備「少量、多樣與客製化」生產能力,是全球少見產業特色。透過AI和數位雙生技術,可進一步將此優勢放大,讓國際客戶一想到客製化需求,就想到台灣。
業者魏煜成補充,中小企業面對國際競爭,更需要靠創新節省成本。近期他們導入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解決方案,在舊機器加裝感測器,用數據即時檢測運轉狀況。這些感測器能在零件出現異常時提早示警,維修後繼續使用,不必整台報廢汰換,同時能協助提升組裝精度與維修效率。
記者會後,江文若與黃志芳也巡訪廠商攤位,與業者面對面交流。江文若指出,美國對等關稅造成的不確定性,讓許多中小企業業者將目光轉向歐洲市場。部分業者也向中央社透露,今年是第一次參加歐洲工具機展,希望找到新機遇。
江文若受訪時表示,政府已編列新台幣460億元推動產業韌性條例,從研發輔導、市場拓展到資金支持與匯率避險提供協助,中小企業署並推出低利貸款與融資措施,幫助工具機業者分散風險、強化體質。
德國漢諾威展館中,台灣廠商展示最新產品與技術,帶著對「台灣製造」的信心,在全球貿易挑戰下,奮力拓展市場,持續深化國際連結。(編輯:唐聲揚)1140923




- 2025/09/23 11:33
- 台灣隊出擊歐洲工具機展 政府業者攜手搶攻國際訂單2025/09/23 11:04
- 2025/09/23 09:18
- 2025/09/22 16: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