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淨零/林之晨:AI將成台灣大3到5年新成長曲線

數位轉型已是產業進行式,人工智慧、淨零碳排更是政府與企業面對的兩大挑戰,攸關台灣未來競爭力。中央社第一線採訪團隊,深入報導政府與百工百業如何運用AI優化生產流程、驅動綠色創新,見證台灣產業再一次躍升。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9日電)台灣大哥大今天舉辦第3屆「硬科技日」,展出15項跨場域應用成果,總經理林之晨表示,估計未來3到5年,AI將成為台灣大新成長曲線,內部單位生產力提升至少1.5倍,外部AI業務維持倍數年成長,驅動集團長期獲利。
台灣大哥大今天舉辦第3屆D.E.E.P. Tech Day 2025(2025台灣大硬科技日),以「OP AI落地智慧」為主題,聚焦企業在AI導入過程中的3大痛點,包括落地困難、應用零碎,以及系統整合的壁壘。
硬科技日由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資訊長蔡祈岩、企業服務事業商務長朱曉幸率領台灣大AI研發團隊,並集結Google DeepMind研究副總裁紀懷新(Ed Chi)、群聯電子創辦人暨執行長潘健成等講者。
台灣大表示,今年硬科技日展出15項跨場域應用成果,在AI地端基礎方面,展示AIDC國際級資料中心與aiDAPTIV+落地化AI訓練伺服器;AI模型創新包括企業專屬ASR語音智慧轉譯與GenAIus企業智慧大腦等。
林之晨表示,生成式AI已從「模型軍備競賽」邁入「落地實戰」階段,真正挑戰在於誰能將技術轉化為可衡量的成果,台灣要脫穎而出,必須同步推動AI產業化與產業AI化,前者讓AI成為新營收來源,後者則深植企業流程,成為競爭力引擎。
他表示,台灣大哥大以超過800人技術團隊,今年投入研發經費,將電信與研發實力轉化為產業解方,持續開發涵蓋語音、資安、團隊協作的AI產品,助企業一站式導入、快速落地,估計未來3到5年,AI將成為台灣大新成長曲線,內部單位生產力提升至少1.5倍,外部AI業務維持倍數年成長,驅動集團長期獲利。
蔡祈岩表示,生成式AI帶來的不只是工具升級,而是一場由「逆分工」驅動的產業重構,組織內部角色正在被重新分配,價值鏈與商業模式隨之改寫,未來競爭的關鍵,在於能否同時掌握本地化語料、地端部署與私域AI能力中心,將AI化為可控、可衡量的戰略資產。
朱曉幸指出,台灣大哥大目前已在金融、製造、零售、物流、醫療、公共服務及政府部門推進超過百件AI商機,涵蓋語音、資安、協作與雲端算力等核心場景,2025年企業服務營收目標挑戰年增20%,其中雲端與AI預計年增223%,資安解決方案有望年增94%。(編輯:林家嫻)1140909
- 林之晨:AI將成台灣大3到5年新成長曲線2025/09/09 19:48
- 2025/09/09 17:17
- 2025/09/09 16:2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