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AI淨零/研究:台5%工商用CFE年可省255億元 儲能認證待補強

2025/10/21 15:28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數位轉型已是產業進行式,人工智慧、淨零碳排更是政府與企業面對的兩大挑戰,攸關台灣未來競爭力。中央社第一線採訪團隊,深入報導政府與百工百業如何運用AI優化生產流程、驅動綠色創新,見證台灣產業再一次躍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1日電)英國研究,台灣若5%工商業走向全時無碳電力(CFE),每年能省下新台幣255億元,但再生能源憑證未認定儲能電池為無碳電力,不利達成目標。學者表示,台灣已開始研究設置無碳電力憑證,評估納入再生能源以外的可行性。

英國非營利組織TransitionZero今天發布「台灣全時無碳電力的系統級影響報告」(System-level impacts of 24/7 CFE:Taiwan)。

全時無碳電力(Carbon Free Electricity,簡稱CFE)是由聯合國能源組織和永續能源發展組織(SEforALL)共同發起的倡議。而「24/7 CFE」是指一週7天、一天24小時持續使用無碳排放的電力。

本次TransitionZero發布的報告,研究資金來自Google,模擬亞洲五國(日本、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與台灣)的電力系統,探討2030年工商業使用全時無碳電力對於電力系統的影響。

此項研究的前提為「工商業對無碳電力的需求是全國電力的5%」,如果這5%的需求採用全時無碳電力需求達80%(CFE80),每年能省下新台幣255億元,並減少5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且成本比現行電價還低。

TransitionZero指出,台灣現行的無碳能源認證系統,僅有「再生能源憑證」,其中無碳電力來源認定,並未包含儲能電池,不利於用戶達成CFE目標。

就台灣目前的情境分析,TransitionZero認為,CFE80的技術組合中,陸域風電、地熱、光電是無碳電力新增的重要選項;然而陸域風電現在可額外新增的潛能可能都被耗盡,其次是太陽光電,第三個是地熱,所以必須新增離岸風電與儲能的設備;此外,若透過採用多元的新型可調度技術,例如搭配碳捕捉的燃氣渦輪以及液態空氣儲能等,可避免成本大幅上升。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天邀請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一所所長陳彥豪、台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助理教授徐昕煒,以台灣情況為基礎,分析報告的推論是否能合理評估台灣的情況。

陳彥豪說,政府依據國家淨零排放目標,也開始研究達成全時無碳電力相關課題。如強化碳捕捉與儲存的社會溝通;在制度上開始研究設置無碳電力憑證,納入再生能源以外的無碳電力的可行性。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徐昕煒認為,在供給面上,報告中使用政府數據推估是合理的,但實際上地熱在台灣的發展還有很多挑戰,陸域風機也遇到瓶頸;而報告中的碳捕捉成本使用國際資料平均來計算,但台灣實際的成本可能會較國際高。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電源開發處電源策畫組課長曾家彥另外補充,台電正積極評估包括氫能、氨能及碳捕捉等技術的成熟性,未來適時進行商業化導入。(編輯:李亨山)11410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AI淨零/宏達電啟動內部碳定價制度 HTC邁向淨零轉型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