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AI淨零/區域治理沙盒聚焦綠能 國發會:讓能源轉型更貼近地方

2025/11/26 17:13(11/26 18:1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國家發展委員會與經濟部、農業部合作,26日在政大公企中心舉辦「區域治理沙盒實驗及推廣成果發表會暨媒體說明會」。(國發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傳真 114年11月26日
國家發展委員會與經濟部、農業部合作,26日在政大公企中心舉辦「區域治理沙盒實驗及推廣成果發表會暨媒體說明會」。(國發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傳真 114年11月26日

數位轉型已是產業進行式,人工智慧、淨零碳排更是政府與企業面對的兩大挑戰,攸關台灣未來競爭力。中央社第一線採訪團隊,深入報導政府與百工百業如何運用AI優化生產流程、驅動綠色創新,見證台灣產業再一次躍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6日電)台灣能源轉型的過程中,引發諸多討論。國發會主委葉俊顯直言,能源轉型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治理課題,希望透過「區域治理沙盒實驗」,尋求兼顧產業、社會與環境的在地綠能治理模式。

國家發展委員會與經濟部、農業部合作,今天在政大公企中心舉辦「區域治理沙盒實驗及推廣成果發表會暨媒體說明會」。活動聚焦太陽能光電、漁電共生、微水力發電與地熱發電4大綠能主題,以綠能永續示範案例,展現中央與地方協作推動能源轉型的創新治理。

葉俊顯指出,能源轉型除了技術,更是治理課題。再生能源推動過程中,會面臨土地利用、社會溝通與跨部會協調等挑戰,因此國發會114年推動「區域治理沙盒實驗」,秉持「在地小規模案例」、「跨域協作」的精神,聚焦太陽能光電、漁電共生、微水力及地熱發電4項綠能主題,盤點在地推動挑戰,包括行政程序、法規權責、地方信任等議題,進行在地訪談,並結合中央部會、地方政府、產業與民間社群,透過協作機制與交流對話,尋求兼顧產業、社會與環境的在地綠能治理模式。

國發會與工業技術研究院攜手,分別於北中南東等地區,累積代表性案例經驗。

國發會舉例,大阿蓮養殖漁業發展協會的漁電共生,以「養殖優先」為原則,由養殖戶與地方協會主導協作模式,重建漁民與業者的信任,促使養殖產業收益穩定不減;宜蘭安農溪微水力發電,以既有水利設施發展小水力,兼具教育、觀光與社區參與功能。

另外,台東紅葉谷地熱示範園區以「取熱不取水」的地熱發電模式,兼顧環境與當地產業,並結合溫泉與導覽活動,開啟地熱多元價值。

國發會認為,這些案例展現地方行動者透過協作找到在地解方,也可作為政策推動與地方實踐的參考。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國發會表示,此次成果發表會回顧4項綠能的在地實踐,更從中歸納3大治理啟示。首先,從在地挑戰轉向協作共構,建立跨部會對話平台,有助於政策設計回應地方脈絡;其次,從技術導入轉向社會參與,透過在地產業協會、農漁業團體與社區組織等,可建立信任與互動機制;最後,希望從單點示範轉向制度化學習,讓沙盒機制成為政策調整與制度創新的中介平台。

國發會表示,未來將持續做為溝通協調與支持的角色,推動跨部門協作與交流,促進中央與地方的對話,也讓綠能轉型更貼近地方需求。(編輯:楊凱翔)114112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AI淨零/宏正看好2026年AI市場走向百家爭鳴 營運展望正向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