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淨零/建築立面也能設光電板 115年台北高雄公有建物試辦

數位轉型已是產業進行式,人工智慧、淨零碳排更是政府與企業面對的兩大挑戰,攸關台灣未來競爭力。中央社第一線採訪團隊,深入報導政府與百工百業如何運用AI優化生產流程、驅動綠色創新,見證台灣產業再一次躍升。
(中央社記者高華謙台北23日電)政府力推淨零減碳政策,隨著既有屋頂設置光電板趨近飽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開發一款彩繪型光電板,能設置在建物立面,不僅改善光害缺點,也不會影響發電效率,預計明年在台北與高雄各選兩處公有建物設置,盼能推廣給民間使用。
內政部今天舉行部務會報會後記者會,包括內政部常務次長吳堂安、國土署副署長徐燕興、建研所長王榮進、消防署主秘張裕中出席。
吳堂安表示,建築物設置立面太陽光電,除可擴增綠能供給外,結合老宅延壽計畫,更可同步改善外牆磁磚剝落問題。此外,為達成2030年住宅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的目標,除公私協力擴大建築能效標示制度實施範疇外,現正積極推動建築能效法制化作業,以建立完整法制基礎,推動建築淨零碳轉型。
王榮進補充,以往太陽光電板主要都是集中在建築物屋頂,既有的建物屋頂現在已設得差不多,不過建築立面面積比屋頂大更多,因此建研所兩年前就開始研究怎麼在建物立面設置光電板。
王榮進指出,立面光電板發電沒問題,但可能造成景觀不美觀以及鄰近地區光害,目前與民間業者合作,開發出彩繪型光電板,經過實證計畫證明能有效改善缺點,也不會影響發電效率,且除了發電,還能透過特殊彩繪塗料而在光電板上進行宣導、廣告等功能,預計明年將在高雄與台北各選定兩處公有建築物設置,希望未來擴大推廣給民間使用。
針對建築能效部分,王榮進說明,從2022起推動,今年9月全國建物能源效率標示核發數量能達到298件,預計今年底會超過300件,也預估2030年全國將有超過2500棟建物達到一級能效以上,且預計每年能以超過600棟數量增加,希望未來再配合法制化,加速擴大建築物能源效率,順利達成國家2050淨零碳排目標。
針對淨零建築法制化進度,徐燕興解釋,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板的母法是再生能源法,子法是先前就預告修正的「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標準」,規範新建物建築面積若達1000平方公尺以上,應設太陽光電,目前子法已在10月15日送到內政部法規會審查,預計今年年底可以審查完畢再實施。
至於建築能效法制化進度,徐燕興強調,建研所先前已實施公有建築相關制度,至於國土署負責新建建築的節源能源設計標準,因涉及到台電、未來相關配套等,目前已啟動修法,也開過3次會。(編輯:張若瑤)1141023
- 2025/10/23 19:55
- 建築立面也能設光電板 115年台北高雄公有建物試辦2025/10/23 19:37
- 2025/10/23 18:37
- 2025/10/22 09:5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