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AI淨零/數發部鏈結國際資源AI育才 高通:盼台灣成AI寶島

2025/9/1 11:50(9/1 12:0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數位發展部1日邀請開發者代表,與AMD、台灣IBM、台灣微軟、美國高通公司(Qualcomm)攜手舉辦記者會,宣布9月起將透過「AI國際技術日」系列活動,將AI最新工具導入台灣,培育AI人才。中央社記者江明晏攝 114年9月1日
數位發展部1日邀請開發者代表,與AMD、台灣IBM、台灣微軟、美國高通公司(Qualcomm)攜手舉辦記者會,宣布9月起將透過「AI國際技術日」系列活動,將AI最新工具導入台灣,培育AI人才。中央社記者江明晏攝 114年9月1日

數位轉型已是產業進行式,人工智慧、淨零碳排更是政府與企業面對的兩大挑戰,攸關台灣未來競爭力。中央社第一線採訪團隊,深入報導政府與百工百業如何運用AI優化生產流程、驅動綠色創新,見證台灣產業再一次躍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1日電)數位發展部今天宣布,9月起透過「AI國際技術日」系列活動,將人工智慧(AI)最新工具導入台灣,培育AI人才,帶動AI新十大建設的發展;高通副總裁劉思泰表示,希望台灣未來「不只是半導體寶島,也是AI寶島」。

數位發展部今天邀請Apache Taipei、GitHub Star、Wordpress台灣社群、ideaNCU創意社群等開發者代表,與AMD、台灣IBM、台灣微軟、美國高通公司(Qualcomm)攜手舉辦記者會,宣布9月起將透過「AI國際技術日」系列活動,將AI最新工具導入台灣,培育AI人才,協助開發者接軌國際最新軟體技術。

數發部數位產業署長林俊秀表示,過去台灣產業發展方向,硬體發展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軟體會借重國際資源,AI時代也延續這個方式,看好AI技術、軟體與應用層面將帶動AI新十大建設的發展,而人才培養則是重要的基礎工程。

數產署指出,台灣開源社群能量充沛,但面臨國際最新工具導入不易、專案缺乏資源支持等困難,對「國際大廠在台舉辦在地化技術活動」與「提供多元技術選擇」有龐大需求。

此外,數發部宣布,台灣第一個「Apache Taipei分部」將於10月成立,將培育台灣開源工程師,有助台灣灣開源社群與國際的深度鏈結,鞏固台灣軟體領域影響力。

開發者普遍表示,開源專案盛行,但國內推廣速度慢,如果有企業加入一起推動,企業有強大資源和技術,開發者社群有洞察需求的能量,雙方結合有助於AI落地應用,台灣AI生態系會更完善。

高通副總裁暨台灣、東南亞與紐澳區總裁劉思泰表示,生成式AI問世後各行各業經歷重大改變,產業技術格局也不同,AI掀起一波全球競爭,AI技術也不斷改變,高通聚焦終端,他認為AI一定要放在雲端和終端。

他表示,OpenAI推出首款開源推理思維鏈(CoT)模型,可直接在搭載Snapdragon旗艦處理器的裝置上執行,未來千千萬萬的終端都可以放入AI,是機會也是商機,且非常龐大,而人才則是這波競爭最重要的動力。

他進一步說,規模化則是台灣AI更成功落地的關鍵,企業和政府都是重要角色,希望台灣未來「不只是半導體寶島,也是AI寶島」。

台灣IBM總經理李正屹表示,生成式AI問世2年多,企業最在意的是AI如何產生報酬率,企業都必須具備AI ready的體質,包含文化、治理、平台等面向。

台灣微軟總經理卞志祥指出,10年前談數位轉型到現在AI,都是聚焦3個面向,第1培育人才,第2引進國際技術,第3落實產業創造效應,坦言人才增加速度,總是趕不上產業需求;台灣微軟自2020年宣布在台數位人才培育計畫至今,在第3年便提早達成培育20萬產業數位人才的目標。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AMD台灣區商用業務處資深業務副總經理林建誠說,AMD近年不斷強調推展開放與多元AI平台,今年推出搭載大量NPU資源的AI PC,讓百工百業產業可以找到更適合且有效益的工具與平台。

華碩集團旗下台智雲總經理吳漢章表示,華碩相當勇於利用社群開源資源做出新應用,集團希望鼓勵第一流開源社群人才來創業,華碩會跟著產業一起共創,他也看好很多主權AI的題目都有商業化的機會。(編輯:楊蘭軒)11409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AI淨零/國教院中研院研究 近7成國三生曾用生成式AI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