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淨零/想想論壇聚焦新能源 專文倡投資未來不走回頭路
數位轉型已是產業進行式,人工智慧、淨零碳排更是政府與企業面對的兩大挑戰,攸關台灣未來競爭力。中央社第一線採訪團隊,深入報導政府與百工百業如何運用AI優化生產流程、驅動綠色創新,見證台灣產業再一次躍升。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17日電)前總統蔡英文所創辦的「想想論壇」今天推出兩篇專文,學者林子倫撰文表示,能源政策是選擇題,不是是非題;聰明的選擇應該是投資未來,而不是走回頭路。再生能源不只是氣候政策,更是提升能源安全與韌性的核心戰略要素。
蔡英文繼日前宣布想想論壇改版再出發,首篇談年金改革議題,今天再度推出台灣新能源政策與能源轉型兩篇專文。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林子倫撰寫的「新能源:台灣不能回頭的戰略路徑」指出,隨著國際供應鏈對使用綠電的要求日益嚴格,綠能已不再只是環保政策,而是企業能否留在全球市場的戰略條件。林子倫舉例,台灣離岸風電的發展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已完成7座離岸風場,總併網量突破3GW,累積總量排名全球第5,成為亞太離岸風電的重要樞紐。
林子倫說,台積電等企業已經率先承諾採用再生能源,帶動上下游供應鏈同步轉型,顯示能源轉型是國家競爭力的基礎工程,在2024總統大選中,3大主要政黨的候選人,都提出2030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到3成的共同目標,顯示綠電已是3大政黨能源政策的共識主軸。
林子倫表示,能源政策是選擇題,不是是非題。聰明的選擇應該是投資未來,而不是走回頭路。再生能源不只是氣候政策,更是提升能源安全與韌性的核心戰略要素;不只是減碳的手段,更是幫助台灣回應未來風險,擴大綠色成長,建構永續社會的根基。此外,針對近年來國際新興能源科技發展,如先進的新式核能等,在核安、核廢料與社會對話等面向若可獲得共識,或許也有機會成為解決方案的一環。
他說,過去的世代沒有太多能源選項,而如今的世代和未來的世代,很幸運已經有更永續且更便宜的能源選項。所以是要選擇舊的科技路徑,還是要選擇新的永續再生能源,答案十分清楚,走舊路到不了新地方。
第二篇由能源專題小組撰寫的「10張圖看懂台灣能源轉型」,透過10張關鍵圖表回顧2016年以來台灣的供電與能源結構轉變。文章指出,2016年台灣全年僅有50天供電綠燈,經歷電網改革與再生能源推進後,2020年已達全年綠燈,顯示供電穩定度顯著提升,2022年綠能發電占比更首度超越核電,2024年燃氣發電也超過燃煤。
想想論壇表示,能源政策應放眼於安全、穩定與永續三者之間的平衡,透過這兩篇專題,希望促進社會理解能源轉型的整體脈絡,並思考如何以長期視角規劃綠電政策,讓能源政策脫離政治口水的攻訐,而是產業與社會共同的發展戰略。(編輯:楊凱翔)1141017
- 2025/10/17 14:51
- 2025/10/17 12:33
- 想想論壇聚焦新能源 專文倡投資未來不走回頭路2025/10/17 10:10
- 2025/10/17 09:59
- 2025/10/16 16:4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