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揭半世紀未解液晶光學現象 具光通訊應用潛力
2025/10/16 14:44(10/16 15:41 更新)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6日電)中央大學光電系教授鄭恪亭帶領的研究團隊,揭露由膽固醇液晶結構形變後所引發的特殊光學現象,揭開學界半世紀未解的謎題,在光通訊、熱感應裝置等具備應用潛力。
中大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鄭恪亭等人的論文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Optica(光學),釐清了自1970年代以來未解的光學謎題。
德國物理學家赫夫里希(Wolfgang Helfrich)當時發現,對膽固醇液晶(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s)施加強電場,會形成二維週期形變,學界稱為Helfrich deformation(赫夫里希形變)。
鄭恪亭團隊研究發現,膽固醇液晶層產生形變前,對應的布拉格反射與穿透頻譜波長範圍相同。然而一旦產生形變,對應的布拉格反射及穿透頻譜的邊界位置不再互補。
研究團隊指出,這一結果說明了位於特定波段內的光在無吸收及散射效應的影響下,光既無法穿透液晶層,也無法被布拉格效應反射。
研究團隊透過實驗與數值模擬相互驗證,不僅完整了半世紀前首次被發現的液晶形變結構及其背後的光學機制,更進一步讓此液晶結構不再侷限於顯示應用,在液晶光學元件、光通訊及熱感應裝置都極具潛力。(編輯:陳清芳)11410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