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淨零/AI基本法專書出版 專家盼立法進度越快越好
數位轉型已是產業進行式,人工智慧、淨零碳排更是政府與企業面對的兩大挑戰,攸關台灣未來競爭力。中央社第一線採訪團隊,深入報導政府與百工百業如何運用AI優化生產流程、驅動綠色創新,見證台灣產業再一次躍升。
(中央社記者呂晏慈台北19日電)人工智慧基本法立法工程邁步,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董事長朱兆民今天表示,對於行政院已提出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樂觀其成,亦盼立法院訂定對台灣最好的法律,藉此推動產業創新、保障人民權益。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交通委員會聯席會議8月初審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行政院會同月底通過院版草案,明定人工智慧(AI)研發與應用的基本原則,推動與國際介接的風險分類框架,並將其列為新會期優先法案。
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今天舉辦「台灣人工智慧基本法之研議與形成」新書發表會,書中集結19篇國內外學者專家撰文,剖析人工智慧國際立法趨勢與人工智慧治理的最新動向,同時探討後疫情時代的法律挑戰。
朱兆民說明,人工智慧科技進步快速,台灣社會需要一部具備依循性、可落實、有持續性的法律,將人工智慧倫理及相關基本規則入法,藉此保護產業創新、保障人民權益,未來政府制定相關產業規範時也可有所依循,有助產業創新及人權保障。
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副執行長、文化大學法律系副教授王紀軒說明,人工智慧已影響民眾生活各個面向,包括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期盼立法院可以儘速立法,「越快越好」,因為基本法作為政策性法律,將扮演台灣整體法制建設的「火車頭」,讓施政方向及規範更明確,如風險分級、監管方向等,藉此帶動相關法規「動起來」。
王紀軒表示,近年歐盟、韓國均陸續完成人工智慧相關立法,對於台灣來說,基本法制定後也將連動影響其他的法律制度,並帶動產業發展。
行政院前政務委員鄧振中談及,人工智慧發展令人「又愛又怕」,一方面其帶動台灣經濟發展、出口暢旺,並讓人們的生活更便利,另一方面又有假資訊橫流、社會公平性等衍生問題,期盼出版專書可引導社會討論,立法院立法期間也可將其作為參考,制定出最適合台灣的法律。
對於立法進度,國民黨立委葛如鈞表示,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已完成委員會初審,後續仍須經朝野協商程序,將爭取把該草案列為新會期優先法案,力拚今年底前完成三讀程序,讓產業持續創新發展。(編輯:楊蘭軒)1140919
- AI基本法專書出版 專家盼立法進度越快越好2025/09/19 13:32
- 2025/09/19 10:04
- 2025/09/18 17:4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