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AI淨零/農廢變綠寶 雲林大埤三結社區、企業落實低碳

2025/11/28 13:44(11/28 14:1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雲林縣長張麗善(左3)、大埤鄉長林森寳(右3)28日見證洋菇場、致力農業剩餘資源再利用的拾蚯樂與大埤三結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迺勛(左2)簽備忘錄(MOU),落實低碳行動。中央社記者姜宜菁攝 114年11月28日
雲林縣長張麗善(左3)、大埤鄉長林森寳(右3)28日見證洋菇場、致力農業剩餘資源再利用的拾蚯樂與大埤三結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迺勛(左2)簽備忘錄(MOU),落實低碳行動。中央社記者姜宜菁攝 114年11月28日

數位轉型已是產業進行式,人工智慧、淨零碳排更是政府與企業面對的兩大挑戰,攸關台灣未來競爭力。中央社第一線採訪團隊,深入報導政府與百工百業如何運用AI優化生產流程、驅動綠色創新,見證台灣產業再一次躍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姜宜菁雲林縣28日電)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協助雲林縣大埤鄉將稻草、洋菇基質等農業剩餘資材轉化為再生農園與循環產品,3方今天簽備忘錄(MOU),落實低碳行動。

雲林縣長張麗善、大埤鄉長林森寳等見證洋菇場、致力農業剩餘資源再利用的拾蚯樂與大埤三結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迺勛簽MOU。

黃迺勛說,透過跨域合作,長期以稻草工藝聞名的三結社區建立與企業共同推動農廢再利用永續合作模式,重新轉化過去被忽視的稻草、菇類基質等副產物,讓文化與循環經濟並行發展。

南投分署長傅桂霖表示,早年農業社會稻米收割後,農民露天燃燒稻草,再將灰燼埋入土中,但露天燃燒會造成空氣污染;此外,洋菇場將稻草混入基質栽培洋菇,而使用後的稻草、洋菇基質等農業副產物也由於再利用模式不明確,長期未充分發揮減碳與循環價值。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南投分署為翻轉現況,攜手拾蚯樂合作在地企業,協助社區導入蚯糞培養與農廢再製技術,活化再利用稻草、洋菇基質等副產品,提升土壤有機質、降低化肥依賴,展現農廢再生實質效益。

大埤鄉公所也利用稻草打造大型迷宮,12月6日、7日在大埤輪動場舉行「大埤稻草酸菜季文化季」,邀民眾一睹大埤草編藝術在地特色與魅力。(編輯:李明宗)1141128

雲林縣大埤鄉公所利用稻草打造大型迷宮,將於12月6日、7日在大埤輪動場舉行2025稻草酸菜季活動,邀民眾一睹大埤草編藝術在地特色與魅力。中央社記者姜宜菁攝 114年11月28日
雲林縣大埤鄉公所利用稻草打造大型迷宮,將於12月6日、7日在大埤輪動場舉行2025稻草酸菜季活動,邀民眾一睹大埤草編藝術在地特色與魅力。中央社記者姜宜菁攝 114年11月28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AI淨零/產創條例放寬 投資抵減納AI與節能、上限升至20億元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