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看財劃法修正爭議 院版納多元指標提升正面影響
(中央社記者呂晏慈台北28日電)行政院日前提出院版財劃法修正草案,但尚未被排入立法院院會議程。學者認為,現行條文的水平分配指標有不公平疑慮,且因公式錯誤衍生無法完整分配問題,必須盡速導正,而院版納入多元指標、財政調節款等制度,對六都及非六都均有正面影響。
行政院20日提出院版財劃法修正草案,盼解決現行條文中央財政被削減、水平及垂直分配不平均等問題,不過,立法院程序委員會25日討論28日院會議程時,遭藍白以人數優勢封殺,無法於週五院會列案付委。
成大社科院院長蔡群立指出,現行財劃法只著重財源分配,未確認事權調整移轉,還有水平分配不公平疑慮,如幾乎將全部營業稅收入納為中央統籌分配,但以公司稅籍登記縣市為主體,公司設廠的縣市無法分配到,卻要承受環境、公共建設、道路、教育等更多投入成本。
蔡群立表示,現行水平分配的指標與公式,有違縣市城鄉均衡發展目標,也無法按照縣市差異的特質,給予自主特色發展的財政支持,是需要被修正。
淡江大學經濟系教授蔡明芳補充,現行條文將離島分配公式與本島脫鉤,衍生新台幣345億餘元無法分配問題,必須盡速導正;此外,離島是否代表財政資源、基礎建設或經濟活動較差,沒有絕對關聯性,部分西部農業縣市如苗栗縣、雲林縣、嘉義縣、屏東縣等,其財政資源缺口可能不會比離島小,也是必須正視的問題。
同時,對於立法院14日再度三讀修法,保障各縣市計畫型補助款不受中央調整。蔡群立表示,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估算,115年度須舉債共新台幣5638億元,違反公共債務法規範的舉債上限,恐致中央不遵守財政紀律困境。
蔡群立提醒,各縣市當然希望能增加更多財源,但每年國家的總財源是固定,如何合理、有效分配財政資源,需要加總全體人民、地方政府、中央政府3者的效益思考。
對於院版草案內容,蔡群立指出,透過優先彌補各縣市基本財政收支差額、讓水平分配公式納入多元指標,可加速城鄉的平衡發展,同時,其規範1%統籌款將作為財政調節款,彌補獲配財源未達全國平均增幅的地方政府,對六都及非六都均有正面影響。
蔡群立表示,各縣市在比較行政院版及14日再修版財劃法後,可能因為院版減少了一般性補助款金額而有不同意見,但也可以換個角度思考:院版完整考量提升全民、地方與中央福祉,更以2階段保障地方基本財政需要,且在水平分配的指標也考量多元及公平性,是一個相對完整、為各縣市著想的版本。
對於院版草案如何更優化,蔡明芳建議,財劃法的立法意旨是讓國家發展均衡,而非擴大不均;面對氣候變遷風險,可在水平分配指標納入相關因子,讓地方除可透過一般性、計畫型補助款,也能藉由統籌稅款強化防災韌性。
此外,蔡群立提到,修正財劃法之後,若中央在歲入額度改變下,所能達成的國家發展工作項目與目標必然有所調整,因此可一併檢討修正地方制度法、行政區劃法的可能性,藉此避免國家發展及人民福利受影響。(編輯:潘羿菁)1141128
- 2025/11/28 15:51
- 學者看財劃法修正爭議 院版納多元指標提升正面影響2025/11/28 14:37
- 2025/11/27 22:45
- 2025/11/27 18:2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