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AI淨零/調查:碳費公布至今 未驅動企業訂內部碳定價

2025/6/11 13:50(6/11 14:1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11日發布「2025企業永續揭露準備度調查」報告,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圖)指出,113年台灣碳費公布至今,並未驅動企業積極訂定減碳目標、進行內部碳定價,顯示綠色金融政策推動向下滲透率仍有差距。中央社記者張雄風攝  114年6月11日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11日發布「2025企業永續揭露準備度調查」報告,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圖)指出,113年台灣碳費公布至今,並未驅動企業積極訂定減碳目標、進行內部碳定價,顯示綠色金融政策推動向下滲透率仍有差距。中央社記者張雄風攝 114年6月11日

數位轉型已是產業進行式,人工智慧、淨零碳排更是政府與企業面對的兩大挑戰,攸關台灣未來競爭力。中央社第一線採訪團隊,深入報導政府與百工百業如何運用AI優化生產流程、驅動綠色創新,見證台灣產業再一次躍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1日電)台大風險中心今天公布「2025企業永續揭露準備度調查」,指去年台灣碳費公布至今,並未驅動企業積極訂定減碳目標、進行內部碳定價,顯示綠色金融政策推動向下滲透率仍有差距。

台大風險中心今天發布「第4屆2025企業永續揭露準備度調查」報告,調查於今年3月至4月間進行,對象為台灣年營收新台幣1億元以上企業,並針對重點產業(傳統高碳排製造業、電子高碳排製造業、營建工程業、運輸及倉儲業、不動產業、金融服務業),以及其餘製造業,依比例分層隨機抽樣906家。

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分析,去年10月定調碳費制度至今,因價格與國際相比過於寬鬆,並未驅動企業積極訂定減碳目標、進行內部碳定價、強化供應鏈碳盤查等。

周桂田提到,碳定價、綠色金融、用電大戶條款等相關氣候政策與法規也缺乏清晰目標,在永續金融上未見銀行與企業有更多氣候議合、綠色貸款等成長,顯示綠色金融政策推動向下滲透率仍有相當的差距。

台大風險中心指出,此調查分為「氣候揭露」、「永續金融」及「勞動人權」3大面向。

根據調查,2成受訪企業有進行氣候揭露,上市櫃企業有氣候相關揭露的比例逐年成長,「然而國內碳定價政策鬆弛,導致企業在溫室氣體揭露及訂定淨零目標方面停滯,甚至在供應鏈碳盤查及訂定減量目標方面退步」。

調查指出,全體受訪企業僅2.3%有實施內部碳定價,且企業有進行氣候揭露評估中長期風險的比例,今年較去年降低約10%。

永續金融部分,僅1成企業曾與金融機構進行氣候相關議合,議題以碳盤查占約7成最多,然而企業受金融機構要求而獲得更優惠融資條件未見成長;此外,碳定價與用電大戶條款等政策過於寬鬆,企業對綠色貸款需求偏低,有6成企業不清楚或不需要氣候相關金融商品。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勞動人權部分,近7成企業表示有僱用重返職場的中高齡或高齡者,傳統高碳排製造業略高於其他產業;僅約6成企業表示男女薪資無明顯差異,主管人數則是男性明顯高於女性。

調查指出,約53.4%企業表示若減碳計畫對員工產生重大影響有建立溝通管道,但僅16.2%企業有評估減碳計畫對員工影響。整體而言,電子高碳排產業及有進行氣候揭露的企業,有較高比例進行工廠或營運據點及供應商人權盡職調查,大多是來自客戶供應鏈的壓力。 (編輯:張雅淨)11406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AI淨零/利凌企業導入AI 攝影機記錄影像還可轉播足球賽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