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南科考古計畫 獲田野考古發現獎

2016/1/5 10:06(1/5 15:2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5日電)中央研究院主持的「南科考古計畫」,獲得中國大陸社會科學院與上海市人民政府舉辦的「世界考古論壇.上海」,獲頒「田野考古發現獎」。

台南科學園區考古計畫由中研院院士臧振華、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李匡悌等人主持,於民國85年12月啟動,至今在南科地區發現58處考古遺址,發掘總面積達12萬多平方公尺,出土遺物和先民骨骸眾多。

其中104年8月發表的「台灣第一米」,包括台灣最早稻米、小米、家畜畜養證據,引起國內廣大關注。臧振華說,這是東南亞、太平洋地區最早的證據,為南島民族的源頭提供重要資料。

另外,南科考古計畫也為「公共考古」做了很好的示範,一來是搶救了南科基地上的考古遺跡,二是在過程中邀請民眾參與、推動社會教育。

南科考古計畫在2年一度的「世界考古論壇‧上海」以「搶救考古揭示台灣5000年歷史」的題目,獲得田野考古發現獎。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臧振華表示,上述獎項不是大陸自己頒,而是邀請許多國際專家慎重評選、經過兩輪投票,「是一個很榮譽的獎項,代表台灣考古獲得世界性肯定」。

該獎項今年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93項提名,選出21個得獎者,包括田野考古發現獎10項、考古研究成果獎11項。105010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