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解細胞自噬之謎 大隅良典開創新研究領域

2016/10/3 19:23(10/3 21:3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3日電)今年諾貝爾醫學暨生理學獎得主揭曉,由日本學者大隅良典獲選,解開細胞自噬之謎的大隅良典開創這個新興研究領域,他也曾在2012年應邀來台,在中研院舉行演講。

今年諾貝爾醫學暨生理學獎得主揭曉,由71歲的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榮譽教授大隅良典榮獲,得獎理由是解析細胞「自噬作用 (Autophagy)」機制。大隅良典是細胞自噬研究的先驅,曾獲得京都獎、蓋爾德納國際獎及日本人第2座威利獎。

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光超表示,1960年代就有歐洲科學家發現細胞自噬作用,但不清楚是哪些基因在操控,直到1990年代,大隅良典利用酵母菌,找到操控細胞自噬的基因,後來更發現這些基因不只存在於低等酵母菌,甚至高等生物如人類也有,且基因演化有一致性,自此開啟細胞自噬領域,也讓更多科學家深入研究。

陳光超指出,大隅良典一生都在研究細胞自噬,在最近1、20年,細胞自噬作用被發現和許多人類疾病相關,例如癌症、神經退化疾病等,因此細胞自噬這個新興領域廣受世界各方重視,相信大隅良典也是因此貢獻而獲頒諾貝爾獎。

同樣研究細胞自噬領域的陳光超也表示,過去曾在研討會中遇到大隅良典並交換意見,2012年9月也邀請大隅良典到中研院生化所來演講,吸引許多相關領域師生參與;過去國際細胞自噬研討會都在日本舉行,最近台灣也寄出申請意願書,希望爭取2019年國際細胞自噬研討會的主辦權。105100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