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刺胳針刊文談台灣醫療壓力 提改革關鍵之一提高健保費

2024/8/25 16:38(11/11 15:4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銀髮浪潮來襲,台灣醫療體系宛如壓力鍋,近期醫學期刊「刺胳針」文章提及搶救關鍵之一是提高健保費。(中央社檔案照片)
銀髮浪潮來襲,台灣醫療體系宛如壓力鍋,近期醫學期刊「刺胳針」文章提及搶救關鍵之一是提高健保費。(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5日電)銀髮浪潮來襲,台灣醫療體系宛如壓力鍋,近期醫學期刊「刺胳針」文章提及搶救關鍵之一是提高健保費。國內醫師同意開源重要,但部分負擔仍偏低、健保總額包山包海等應處理。

「刺胳針」(The Lancet)昨天刊登1篇探討台灣醫療系統是否正在瀕臨崩潰的文章,提及台灣是少數讓全民享有健康保險的國家之一,全民健保開辦近30年以來,台灣公民每月平均僅需要支付保險費為新台幣1377元,人人皆能擁有平等就醫的機會。

文章指出,台灣健保成功的背後卻隱藏著日益嚴重的問題,如保費低廉、健保財務危機,這就是醫事團體近年不斷點出健保點值過低,醫院難靠本業賺錢,開始四處降低成本,間接導致醫療院所人員「長工時、低薪資」血汗工作環境,增加年輕醫護倦怠感,出現留才、攬才困境。

文中透過台灣與美國護病比差異、醫師工時說明台灣醫療系統壓力不容小覷,美國護病比平均為1名護理人員照顧4名患者,台灣則是1名護理師負擔8.6名患者;另外,調查顯示,台灣醫師工作時間比其他國家的同行更長,平均每週工作59.8小時,美國醫師每週工作49.6小時。

台灣面對人口老化勢必帶來更龐大的醫療照護壓力,文末指出,醫療系統「紓壓」關鍵取決於2大變革,首先是提高現行全民健保的民眾繳納保險費用,解決高齡化社會衝擊醫療系統的資源不足問題;再者是政府制定醫療工作者合理工時,強制執行,以符合其他高收入國家標準。

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是健保會委員之一,他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樂見政府開始討論調漲補充保費,同時考慮打開一般保費6%法定上限。他說,保費是健保最主要來源,增加收入面才能將健保總額的餅做大,提供民眾更多資源,避免新藥給付卡關或只能有條件給付。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朱益宏也提到,除了健保開源,節流同樣不可偏廢,應重新審視上千億總額包山包海也是造成財務負擔原因之一;另外,部分負擔費用仍太低,導致民眾就醫浮濫,小毛病就跑到大醫院,每年平均就醫次數超過15次,遠高於其他先進國家的個位數次數,「這簡直是台灣奇蹟」。

針對強制執行醫療工作者合理工時,朱益宏認為,以國外醫療設有工時經驗,常伴隨而來的是「就醫等待」,訂出醫療工作者合理工時並非1句口號,現實問題是習慣就醫即時方便的台灣民眾能否接受,尤其台灣醫病關係不是那麼和諧,若家屬指控延誤就醫,同樣可能影響人才留任。(編輯:管中維)113082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