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成亞洲首個豬隻3大疫病非疫區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本週認證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8日電)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正在法國巴黎舉行年會,台灣可望在端午節前獲得WOAH認證為傳統豬瘟非疫國,率先成為亞洲「三大豬病非疫區」國家。
非洲豬瘟
- 致死率高:非洲豬瘟急性型致死率達100%,雖然不會傳染人類,但無疫苗可預防,只能靠撲殺、掩埋或化製處理病死豬,防堵病毒擴散,對產業造成嚴重威脅。
- 存活期間長:病毒可以存活很久,在冷藏肉中100天、冷凍肉中1000天、豬舍中一個月。
- 傳播速度快:病毒特性為感染快速,豬隻若直接接觸病豬或汙染物、食用病豬製成的廚餘、或是被帶病毒的節肢動物叮咬,都可能感染,會出現皮膚潮紅及廣泛性內臟器官出血症狀。
- 台灣應對:中國屬口蹄疫疫區,豬肉不能進口到台灣,會加強邊境查緝火腿等肉品走私。並延續預防口蹄疫的做法,全面禁止陸客參觀畜牧場、觀光牧場。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
口蹄疫
- 口蹄疫是一種極急性、高度傳染性疾病,感染對象為偶蹄類動物,病徵為口、鼻、舌、趾、蹄冠等部位產生水疱、糜爛。感染動物的產肉能力、產乳能力會大幅下降,並會造成年幼動物之大量死亡。
- 傳播方式為空氣傳播、直接或間接與病畜接觸。雖然人類不會感染口蹄疫,但可能透過衣物、鞋子、車輛等間接攜帶病毒,進而擴散至牛、豬、羊等動物。
- 1997年台灣爆發大規模口蹄疫疫情,撲殺約400萬頭豬隻,經濟損失高達1700億。歷經23年的防疫措施及產業轉型,2020年6月台灣獲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認可,改列為非疫區。
資料來源:農業部
民國113年7月1日,台灣豬瘟全面拔針屆滿一週年,農業部向WOAH提出申請成為豬瘟非疫國,今年3月獲WOAH科學委員會審查建議「同意」認定,並進入為期60天的預告及評論程序,WOAH審查通過後,將是台灣養豬產業重要里程碑,代表台灣成功清除及防堵非洲豬瘟、豬瘟、口蹄疫三大豬病,也將是目前亞洲唯一。
根據農業部的紀錄,台灣於86年發生口蹄疫,經過23年動物防疫努力,WOAH於109年6月16日,認定台灣本島、澎湖及馬祖為不施打疫苗口蹄疫非疫區。
107年起,全球多國陸續爆發非洲豬瘟疫情,亞洲地區更受到嚴重影響,台灣全力防堵,WOAH於113年10月31日,正式將台灣刊載於非洲豬瘟非疫國的自我聲明列表中。
農業部指出,傳統豬瘟為甲類動物傳染病,也是WOAH表列應通報疾病,會造成豬隻全身性出血、流死產,是高度傳染性高死亡率的疾病,亞洲地區國家均遭受豬瘟疫病的危害。台灣自民國94年於彰化縣發現最後1例案例後,未再有發現豬瘟確診病例。
農業部為達成撲滅豬瘟的最終目標,規劃3個階段,110年至111年,落實全面疫苗注射、環境風險監控及產業溝通;112年至113年6月,持續疫情風險監控,並逐步進入停止豬瘟疫苗注射評估階段;113年7月起,向WOAH提出「豬瘟非疫國」申請。
農業部說,台灣獲認證為豬瘟非疫國後,除可減少養豬場人力及購置疫苗費用,也可降低因施打疫苗造成緊迫及副作用的損失,有效減少豬隻飼養成本,提高台灣豬隻及豬肉產品國際競爭力,展現台灣重大動物疫病的防疫成果。
農業部為協助養豬產業因應貿易自由開放的挑戰與衝擊,110年起,輔導養豬場升級及執行屠宰場HACCP認證等,持續強化養豬產業整體韌性,並持續與目標市場國家積極諮商談判,期待開拓更多外銷市場,促進各國消費者認識台灣生鮮豬肉與加工豬肉產品,提高國內豬農收益與確保養豬產業永續發展。
台灣多年來防治動物疫病及推動屠宰場HACCP(食品安全管制系統)成效獲認可,112年獲菲律賓同意進口冷凍豬肉,113年生鮮豬肉獲准輸入新加坡。成為三大豬病非疫區國家後,更有利於推動台灣優質農畜產品拓展出口市場。(編輯:李亨山)1140528
- 2025/05/29 16:42
- 台灣成亞洲首個豬隻3大疫病非疫區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本週認證2025/05/28 12:56
- 2025/05/27 19:15
- 2025/01/18 16:0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