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列立百病毒為一級傳染病 羅一鈞:若疫情有變不排除跟進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9日電)南韓疾病管制廳宣布將「立百病毒感染症」列為第一級傳染病。疾管署長羅一鈞今天表示,目前國際疫情仍集中印度、孟加拉地區,若疫情有變,不排除列為法定傳染病。
立百病毒小百科
- 傳染方式:從果蝠傳染至其他動物(特別是豬),再傳染給人類。人類接觸染疫動物的口鼻分泌物,或食用遭感染果蝠尿液或唾液污染的水果、椰棗等而感染。也曾有接觸患者分泌物及排泄物等引起人傳人的案例。
- 臨床症狀:初期症狀與流感類似,包括發燒、頭痛、噁心、嘔吐、咳嗽、頭暈及肌肉痠痛,有些會出現急性呼吸道症狀。嚴重個案可能導致腦炎及抽搐,並在24至48小時內昏迷。
- 預防方法:避免接觸果蝠或流行地區豬隻,不食用可能被感染果蝠尿液或唾液污染的水果或椰棗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勤洗手及食用清洗乾淨的水果,接觸動物時應戴手套、口罩等。
- 資料來源:疾管署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長羅一鈞今天出席卸任、新任署長交接暨宣誓典禮,並在會前接受媒體聯訪表示,立百病毒算是熟知的病毒,目前觀察國際疫情仍然集中在印度、孟加拉一帶,雖然馬來西亞有出現零星病例,但整體評估,國際疫情和流行病學表現並沒有明顯改變。
對於南韓做法,羅一鈞說明,推測是因南韓跟南亞交流密切、越來越頻繁,所以預先把它列為法定傳染病。國內則自很早以前就以其他方式讓臨床可以通報與檢驗,接下來也會持續這樣的服務,讓臨床醫師得以診斷;若後續觀察到國際疫情有所變化,也不排除把立百病毒列為法定傳染病。
根據疾病管制署介紹,立百病毒自然宿主為蝙蝠,可造成多種豬、馬、羊、狗、貓等動物感染(為中間宿主),並傳染給人類。感染初期症狀與流感類似,可能無症狀或呈現輕微或嚴重急性呼吸道症狀;嚴重個案可導致腦炎及抽搐,並於24至48小時發展成昏迷,康復後還有抽搐或人格改變等後遺症。
疾管署說明,立百病毒曾於1999年在馬來西亞及新加坡造成疫情,且2001年起在孟加拉陸續有疫情通報,但該病毒與1999年造成馬來西亞疫情的病毒為不同株,印度也陸續出現疫情。不過台灣目前無該疾病通報個案。
至於今年秋冬疫苗,羅一鈞指出,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將從4價改為3價疫苗,符合國際趨勢、也有助減少疫苗的疑慮;今年仍規劃「左流(流感)右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同時開打,但其中COVID-19疫苗接種對象調整為10類高風險對象,不再包含年輕人。
羅一鈞提醒,到9月30日以前,公費COVID-19疫苗還是提供全民施打,目前尚有約200萬劑,且所接種病毒株對目前國內與國際流行株具有不錯保護力 ,民眾可把握最後機會。10月1日下季開打後,也將與莫德納協調自費提供民眾接種。(編輯:龍柏安)11409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