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困難差點改設計 淡江大橋完成不可能任務

(中央社記者余曉涵、黃巧雯台北14日電)淡江大橋即將在16日合龍,這座曾經流標7次才開工的橋樑,完成多個不可能的任務,還曾因曲線設計提高施工難度,差點要放棄原設計,過程中克服了極限挑戰,還遭遇缺工特別是焊接工的難題,終於邁向完工。
淡江大橋是國內首例以國際競圖方式辦理設計的橋梁工程,施工階段則由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及德國等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施工團隊共同努力,完工後將成為世界最大跨徑(450公尺)的單塔不對稱斜張橋。
淡江大橋歷經7次流標後才終於開工,施工廠商工信工程副總裁陳煌銘過去受訪時曾提到,淡江大橋在興建過程中也創下多個不可能紀錄,首先就是要面對世界知名建築師札哈.哈蒂(Zaha Hadid)設計的高難度曲線,還曾因為建造困難差點被放棄。
陳煌銘說,淡江大橋的主橋塔有別一般橋梁的橋墩與橋塔垂直設計,而是3D曲面造型,因而無法使用自動模板,基礎開發面積有1個國小操場大,光是基礎圍堰就使用了144根鋼管樁,原本採用地下開挖,最後改為兩層環型支撐變露天開挖,才有辦法符合施工進度要求。
淡江大橋不僅將是全世界最長的單塔不對稱跨距斜張橋,主橋塔距離海平面200公尺馬則將是全台最高,在興建過程中光混凝土的澆置作業就進行了98個小時、鋼樑全面使用焊接工法、鋼樑結構使用預鑄工法的量體等,都是很少見及罕見作法。
工期中還遇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導致缺工,拖延施工進度。交通部公路局北區公路新建工程分局第三工務段長鄭閔中說,由於橋梁工程需要非常多焊接工人,公路局還與施工廠商合作,邀請中華民國鋼結構協會到工地教學,培養泰籍移工通過焊工檢定,
鄭閔中說,碰到大環境缺工,「找不到焊工,就自己訓練,讓他具備焊工資格與技術。」
陳煌銘更指出,淡江大橋的施工品質要求比水壩高,焊接方式更採核電廠等級,也因為焊接難度太高,常常剛訓練好人力,沒多久就離職。(編輯:陳清芳)1140914
- 2025/09/14 20:28
- 2025/09/14 20:27
- 2025/09/14 20:26
- 建造困難差點改設計 淡江大橋完成不可能任務2025/09/14 20:22
- 2025/09/14 20:19
- 2025/09/12 17:3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