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理健康日 民團籲強化災後情緒危機處理
2025/10/10 10:43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0日電)今天是世界心理健康日,國教行動聯盟、台灣心理健康聯盟指出,近年自然災害頻繁,政府應將災後情緒的危機處理,納入救災流程中,透過分流與追蹤機制,給予陪伴和支持。
「世界心理健康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由世界心理衛生聯盟倡議,於1992年起每年10月10日舉行相關活動,推廣心理健康教育。
國教行動聯盟、台灣心理健康聯盟今天共同發布新聞稿指出,今年世界心理健康日以「服務的可近性-災難與緊急狀況下的心理健康(Access to Services: Mental Health in Catastrophes and Emergencies)」為主題。而台灣近來遭遇的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心理健康也是核心課題。
兩民團指出,世界心理衛生聯盟研究發現,約1/3的災民可能有顯著的心理影響;世界衛生組織也估計受影響人群中,約22%會符合可診斷的心理疾患,例如焦慮、憂鬱、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兩民團指出,花蓮縣光復鄉在遭遇堰塞湖災害後,有7所學校停課接近2週,通學繞行、學用品流失與校園兼作安置場所,讓學童、家長、教師都承受壓力。
兩民團表示,災後除了安排諮商外,也應立即在受災學校、社區成立危機處理團隊,設置安心角落、紓壓站,結合輔導教師、志工、社區心理中心人力,提供急性心理照顧,鼓勵民眾說出心中困擾的大小事,再視需要轉介到團體支持或個別治療。
台灣心理健康聯盟召集人張珏強調,所謂的心理韌性,不能只是告訴災民「要堅強」,而是要把學校、家庭、社區串連成安全網,設置分流與追蹤機制,並強化相關教師、志工的培訓。(編輯:張雅淨)114101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