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開放藥局售事後避孕藥 食藥署:尚待共識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2日電)日本近期首度開放緊急避孕藥無須醫師處方即可在藥局購買。食藥署今天說,台灣曾討論事後避孕藥擬改指示藥,因涉及醫界、藥界、兒少、家長、婦女等多層面,仍有待取得共識。
媒體報導,日本政府近期首次批准緊急避孕藥以非處方用藥方式販售,並開放女性能在藥局直接購買,且年齡不受限制、也不用經過父母同意,但購買者仍須在藥劑師面前現場服用。
依照台灣現行法規,緊急避孕藥(事後避孕藥)仍屬於處方藥,需要醫師開立處方籤後才能取得。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年4月底完成首場討論會後,拋出借鏡日本試辦模式,藥局開藥,民眾需當場服用,3週後至聯盟婦產科診所回診。食藥署當時表示,目前正在意見收集階段。
各界關注台灣是否跟進日本,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林意筑今天告訴媒體,有關事後避孕藥議題,因涉及層面廣泛,除醫界、藥界之外,尚有兒少團體、家長團體、婦女團體等,各自有不同訴求事項,需多方深入溝通與協調以達成共識。
林意筑說,食藥署基於全民健康與安全,持續向各界請益,今年3月至4月期間已分別召開「緊急事後避孕藥轉為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之可行性專家會議」及「緊急事後避孕藥用藥安全及可近性之試辦方案討論分享會議」,邀請不同領域的利害關係團體與會,以廣納各界專家建言。
林意筑表示,食藥署持續對於日本執行事後避孕藥試辦計畫保持高度關注,並且密切追蹤其進展與成效。此外,食藥署也會持續規劃推動符合我國國情的試辦計畫,以期兼顧用藥安全與可近性。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強調,既然叫做緊急避孕藥,代表是不得已且有危險的狀況,若沒有認清風險而貿然使用,出了問題誰來負責。他舉例過去曾有女性把出血誤認月經,又發生沒有保護的性行為,用了事後避孕藥後少量出血卻不以為意,結果子宮外孕破裂出血喪命。
黃建霈說,若開放為指示藥,誰來替用藥安全把關,連醫師都要透過檢查才能確定;缺乏保健知識的族群恐加深錯誤避孕觀念,認為有藥物就不需要保險套,導致性傳染病風險增加,長期下來還可能影響生殖能力。
藥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李懿軒表示,除日本外,其他更加保守的國家,如穆斯林人口比例較高的馬來西亞等,都已將事後避孕藥列為非處方藥,籲台灣跟上國際腳步。
他說,希望未來食藥署試辦過程中不要增加太多複雜、不必要的障礙,同時應提供藥師教育訓練,藥師公會全聯會已參考其他國家做法擬定問卷,屆時能協助第一線藥師把關與衛教。(編輯:李亨山)114102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