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增1重症 女嬰出生4天染克沙奇A16型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8日電)衛福部疾管署今天公布國內新增1例腸病毒重症,為今年第18例。北部早產女嬰,4天大時有餵奶量少、心搏過速、發燒等狀況,確診為感染腸病毒克沙奇A16型,經治療已出院。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林詠青今天在例行疫情週報說明,個案於10月初出生後,因有早產狀況,收治嬰兒室觀察,第4天出現餵奶量少、心搏過速及發燒等狀況,抽血發現發炎指數上升,懷疑有腸病毒併發重症狀況,因此轉加護病房治療;後經疾管署實驗室檢驗確診為感染克沙奇病毒A16型。
林詠青說明,個案在住院期間曾發生腦炎相關呼吸中止與血氧下降狀況,幸經治療狀況改善,住院2週後轉一般病房治療,目前病況穩定,已於今天稍早出院,住院時間共約3週。
個案疫調狀況,林詠青指出,其同住接觸者曾在9月底感染腸病毒,個案母親產前沒有症狀,但生產後也出現疑似感染腸病毒症狀,研判為母親在周產期感染腸病毒導致。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說明,監測資料顯示, 10月19日至10月25日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8478人次,較前週8994人次下降5.7%;近4週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伊科病毒11型。
李佳琳說明,今年累計18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8例死亡,以感染伊科病毒11型16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16型及克沙奇B5型各1例,為近6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累計15例;腸病毒疫情傳播風險持續,呼籲民眾留意新生兒及幼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疾管署呼籲,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可能會出現發燒或低體溫、活力不佳、喝奶量變少等情形,且病程發展快速,因此一旦有上述症狀,務必儘速就醫,未及時治療可能發展為心肌炎、肝炎、腦炎、多發性器官衰竭等重症,嚴重可能威脅生命。
疾管署提醒,5歲以下嬰幼童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請留意嬰幼童健康狀況,如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編輯:李亨山)1141028
- 腸病毒增1重症 女嬰出生4天染克沙奇A16型2025/10/28 15:32
- 2025/10/07 17:10
- 2025/09/17 20:1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MLB世界大賽第3戰 日本傳奇投手野茂英雄道奇主場開球[影]](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webcover/420/20251028/1907x1432_305659046914.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