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腸病毒重症累計17例 創6年同期新高

2025/10/7 17:10(10/7 17:4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7日電)腸病毒尚未進入流行期,但疾管署統計,今年已累計17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為近6年同期最高,其中8例死亡;上週新增1名早產兒因染疫入住加護病房,經治療後已出院。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言人曾淑慧今天在例行疫報中說明,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40週(9月28日至10月4日)腸病毒

腸病毒小百科

  • 指的是一群病毒,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及腸病毒等種類,每個種類還可分為多種型別,總共有數十種以上
  • 除了小兒麻痺病毒外,腸病毒71型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世界各地的報告大多發現,感染腸病毒71型後,發生神經系統併發症的比率特別高
  • 傳染力極強,可經由接觸或飛沫方式感染,還沒出現症狀病人的口鼻分泌物、咳嗽、打噴嚏飛沫也可能傳染
  • 典型症狀為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可能伴隨發燒,病程7到10天。極少個案會發生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肺炎、麻痺等併發症

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

看更多
關閉
門急診就診計8484人次,與前一週(8537人次)相當。

曾淑慧說,近4週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伊科病毒11型;近期伊科病毒11型檢出數下降,但仍可能出現重症病例。

雖然目前腸病毒尚未進入流行期,不過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指出,今年累計17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8例死亡),為近6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累計14例,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當中有7例死亡。

林詠青說明,上週新增的1名早產兒腸病毒重症個案,為南部還未滿月男嬰,8月底出生後出現呼吸急促、活動力差等情況,暫居於保溫箱並使用抗生素等治療,但4天大時出現發燒症狀,經醫院PCR檢測發現腸病毒。

林詠青指出,男嬰後來出現嘔吐、肌抽躍、食慾與活動力不佳等症狀,經院方通報採檢,確診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重症,9月中旬生命徵象穩定,轉入一般病房,9月下旬經治療後症狀改善,目前已出院,自發病至住院約1個月。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曾淑慧強調,目前社區中持續有腸病毒疫情傳播風險,呼籲民眾留意新生兒及幼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尤其連假期間民眾出遊往來機會增加,腸病毒傳播機會提高,家長帶孩童出入人多擁擠、互動頻繁場所,如室內兒童遊戲場等,應教導孩童使用設施前後以肥皂洗手。

疾管署提醒,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可能出現發燒或低體溫、活力不佳、喝奶量變少等情形,且病程發展快速,未及時治療可能迅速發展為心肌炎、肝炎、腦炎、多發性器官衰竭等重症,嚴重可能威脅生命,一旦有上述症狀,務必儘速就醫。(編輯:張雅淨)114100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腸病毒10月恐高峰期 產前避免人多場所受感染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