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兩千論壇談中國影響 廖達琪:中共最怕人民覺醒

(中央社記者劉郁葶布拉格14日專電)「公元兩千論壇」在布拉格登場,其中就「因應中國影響力」邀各國專家學者討論。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廖達琪指出,中共最害怕自家人民覺醒,中共對國內社會控制的預算超過國防開支,凸顯中共對內部的恐懼,並提出「STOP」作為行動策略。
第29屆「公元兩千論壇」(Forum 2000)12日至14日在布拉格舉行。主辦方指出,今年論壇除關注烏克蘭外,還聚焦當今民主面臨前所未有的內部分裂、專制主義抬頭、假訊息氾濫與科技快速變化等挑戰。
論壇討論多個主題,當中包含「民主國家如何回應中國挑戰」,邀請台灣、日本、西藏、非洲與美國的專家共同探討北京當局的影響力策略,與民主世界的回應之道。
廖達琪:中共最害怕中國人民覺醒
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廖達琪在論壇中提到,中國對台的威脅包括軍事、地緣政治壓力、經濟影響力與資訊操控等。
廖達琪提出一套名為「STOP」對策,作為民主國家的行動準則。S代表「自省」(Self)。民主社會先檢視自身民主是否健康,是否出現威權傾向,並解決內部問題,才有力量面對外部挑戰。
T則代表「跨國合作」(Transnational)。意即面對中國與俄羅斯的威權聯盟,民主國家必須跨國協作,例如公元兩千論壇即是經驗共享、相互支持的平台。
她說,O代表「客觀理解中國」(Objectivity)。不應以恐懼與偏見看待中國,而要理性理解它的歷史與文化背景。她引用「孫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指出唯有真正理解中國,才能制定有效策略。
P則代表「人民」(People)。中共政權與中國人民是兩個不同概念,中共最害怕自家人民的覺醒,中共控制國內安定的預算,甚至高於國防開支。歷史上多數朝代都是被人民推翻而非外敵,「他們最害怕的是人民集體動員」。
廖達琪說:「真正能讓中國停下腳步的,是人民本身的力量。」而民主國家的任務,是接觸中國人民並建立連結。
西藏領袖:中國強推同化政策 藏人文化被逐漸抹除
西藏流亡政府最高行政領導人邊巴次仁(Penpa Tsering)則指出,習近平上台以來,中國對少數民族採取的策略是「如果沒有民族,就不會有民族問題」。北京無法實際消滅人口,便以同化方式消除民族認同。
邊巴次仁說,中國政府設立殖民式寄宿學校,迫使百萬名藏童自4歲起脫離母語與文化,逐漸喪失藏人身分認同。語言與宗教成為打擊目標,藏語承載佛教典籍與傳統智慧,如今正面臨滅絕危機。此外,中國還掠奪西藏的自然資源,更將其地緣位置轉化為對印度的戰略壓力。
邊巴次仁指出,在多邊組織中,中國已經取得過去由美國主導的影響力,例如中共9月舉行的閱兵典禮,出席者包括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伊朗代表等人,「這顯示他們正試圖輸出自己的治理體系,與對人權的理解給國際社會。」
他警告,國際社會必須正視中國透過多邊平台滲透全球南方的企圖,避免讓中共藉機改寫國際秩序。
非洲學者揭中資黑箱 媒體恐成中共宣傳工具
來自非洲、現為台灣外交部訪問學者烏梅杰(Emeka Lucky Umejei)指出,非洲與中國的關係極為複雜。許多國家因經濟依賴而視中國為「救世主」,但決策者對中國的實際作為卻缺乏了解。
烏梅杰舉例,奈及利亞官員拒絕與台灣簽署貿易協定,理由是「一中政策」,卻不知中國本身也與台灣進行貿易。「如果中國都在與台灣貿易,為什麼非洲國家卻禁止與台灣做生意?」
烏梅杰進一步揭露中國在非洲的腐敗與宣傳手法。以「萬村通衛星計畫」(10,000 Satellite TV Villages Project)為例,中國宣稱在奈及利亞完成千個村莊的電視工程,但實地調查卻發現完成數量極少,但奈及利亞官員毫不知情,卻已向中方簽發「完工證書」,凸顯中資項目的黑箱與腐敗。
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國正透過媒體滲透改變非洲的言論生態。北京資助非洲記者赴中「培訓」,提供高額報酬,使部分媒體人回國後成為中共宣傳的延伸。若此趨勢持續十年,非洲新聞業恐成為中共威權宣傳工具。
他說:「這一切更糟的是,美國正在撤出對非洲媒體發展的支持,歐盟也沒有太多作為,情勢令人擔憂」,這恰好留下空間讓中國填補。
烏梅杰指出,要改變現況,非洲社會必須從「提高意識」開始,讓政策制定者、媒體與公民了解中國行為的實質內容,重建透明與問責,並重新連結與民主夥伴的合作。
日本公眾認知改變 中國不正當影響力須制衡
「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日本分部主任山尾志櫻里(Shiori Yamao)分享,日本對中國政策長期極化,傳統上被視為右翼議題,自由派與左派多避而不談。然而,自2017年起,公眾認知逐漸改變,因許多新疆維吾爾族被迫害的報告,以及2019年香港親民主活動遭壓制的影片曝光,使中國的不正當影響力受關注。
她說:「中國的擴張野心在日本民眾眼中越來越明顯。值得慶幸的是,日本已經形成跨黨派的廣泛共識,即中國在國內外的不正當影響力必須透過日本自身以及國際協調努力加以制衡。」
山尾志櫻里指出,IPAC自2020年成立,由8國起步,5年後擴展至43國、290名議員,展現對抗中國影響力的國際努力。然而,部分小國議員遭中國政府恐嚇,被迫退出聯盟。她強調,議員間的國際協調能有效抵禦恐嚇,必須持續維持,才能保障全球對中國不正當影響的防禦力。(編輯:韋樞)114101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