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外交預算增百億打造不對稱戰略 學者:先擺脫兩迷思

2025/10/19 16:00(10/19 16:5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圖為外交部正門口。(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外交部正門口。(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楊堯茹台北19日電)外交預算明年增逾百億突破415億元,擬祭公私合作的「不對稱戰略」因應中國挑戰。學者認為,台灣需擺脫邦交國數量、金援外交等迷思,提高ODA經費及投資具安全利益的國家,並透過官員出訪突破外交封鎖,讓世界看見民主台灣。

中國外交支出逐年增加,根據中國國務院,2021年到2024年外交支出分別編列人民幣574億6900萬元(約合新台幣2470億4078萬元)、490億4300萬餘元(約合新台幣2108億2011萬元)、570億3100萬元(約合新台幣2451億5796萬元)、585億8300萬元(約合新台幣2548億2951萬元)。

而2025年外交支出突破人民幣600億,來到645億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2772億6479萬元),較2024年一口氣增加約人民幣60億元(約合新台幣257億9207萬元),增幅達8.4%。

而台灣方面,外交部2026年預算擬編列新台幣415億300萬元,較2025年度增加109億1600萬元。中國與台灣的外交預算懸殊,外交部日前提出結合公私部門資源進行「不對稱外交戰略」,並示警台灣外交資源和能量若未能獲得提升,恐難與中國抗衡。

關於「不對稱外交戰略」樣貌,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與台大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受訪時強調,首要堅持住台灣主權,爭取平等參與國際社會,以及善用友好國家對中國扭曲聯大第2758號決議的挺台支援,抵制中國大外宣、法律戰舉措。

蘇紫雲指出,台灣需要擺脫邦交國數量以及「金援外交」的汙名化說法等兩大迷思,也就是回饋國際社會是基本價值,才能創造更多友誼並獲得外交支持。台灣政府(海外)發展援助(ODA)經費僅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0.04%左右,低於聯合國標準GDP 0.5%。台灣從全世界賺了外匯,但對國際社會的回饋卻較低。

蘇紫雲強調,政府ODA須連動到國內產業,以日本為例,政府提供友盟協助應要以銀行團提供貸款、政府作莊;其次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援助案時,須有很高比例來自國內產業,創造布局海外市場、創造外交價值的雙贏局面。

陳世民則認為,要持續強化與理念相近國的聯繫,包括美國、歐洲、日本、澳洲、加拿大等可能在台海衝突時援台的國家。外交部長林佳龍過去一年訪問日本、菲律賓以及歐洲5國,「官員要能入境他國國土,儘管是非正式訪問」,讓世界看到台灣的存在。尤其民主國家對威權主義的警戒,讓民主台灣成為突破外交空間的途徑。

陳世民特別提到,菲律賓近年積極抗衡中國的安全壓力,非常值得台灣去經營發展。菲律賓不僅對台灣安全至關重要,且有20萬名菲律賓移工在台灣,如同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8月所言,「台海若爆發衝突,菲律賓無法置身事外」。

蘇紫雲曾於2015年發表專文「維持現狀:需不對稱戰力、不對稱外交」,強調有限資源取得成本效益最佳的投資選項,並指出「安全價值」是北京永遠無法與台灣競爭的議題,將外交、軍事力量當成聯合作戰。

蘇紫雲說,強化軍事防衛是最高優先,要有足夠實力才有話語權,其次則是國防預算可涵蓋部分對他國的協助,例如國軍汰除裝備可經整頓後送給友邦,而友邦也會因裝備維持需要台灣技術,這是軍事與外交的複合效果。

至於外交預算連年遭刪減,陳世民分析,在野黨認為「台灣經營兩岸關係就好,搞外交幹什麼」,外交部必須提出有力說帖向社會說明以獲取支持,就像在野黨在社會壓力之下,這一、兩年對國防預算的看法轉變。(編輯:林興盟)11410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