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中國侵擾 海巡編特別預算295億元強化能力
(中央社記者劉建邦台北25日電)海巡署表示,面臨中國軍事威脅及灰色行動襲擾,依「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編列295億餘元預算,強化海巡整體能力強化。此筆預算仍在立院審議。
海巡署今天透過資料表示,自今年1月起,中國海警船共有9艘30航次侵擾東沙海域,常以關閉船舶自動辨識系統(AIS)隱匿航行動態,採取灰色地帶侵擾,消耗台灣執法單位能量,並測試海巡勤務部署。
海巡署表示,中國海警船侵擾不僅違反國際法與航行慣例,更提高海上衝突風險,對此表達嚴正抗議及強烈譴責。
海巡署表示,從去年2月至今年8月底止,中國海警船航經金門水域,已達85航次,平均每月4.4航次、每次歷時2小時。另中國海監、科研船及其他公務船,同時段也有222艘次航經金門限制水域;293艘次航經金門禁止水域,平均每月11.7航次航經限制水域、15.4艘次航經禁止水域。
海巡署表示,去年2月14日發生金門事件,中共國台辦發言人事後提到廈金海域不存在禁止、限制水域後,中國海警自2月25日起假借執法巡查名義,實則在於金門水域進行騷擾。
海巡署表示,去年7月30日雙方簽署協商紀要後,中國海警及其他公務船仍未停止侵擾,從其航行態樣分析,已成為常態化騷擾,絕不是執法巡查,不僅影響兩岸氛圍,也破壞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針對維護海底電纜,海巡署表示,行政院已推動修正海纜七法,海巡接獲通知將協助查處。另接獲電信業者通報海纜疑遭外力破壞時,將依電信業者提供經緯度回放雷達航跡,調派艦艇攔查可疑船隻,並報檢方偵辦,在可辨識涉案船舶及海象許可前提,帶回涉案船舶偵辦。
海巡署表示,在「0214金門事件」發生後,全面籌補執勤人員應勤裝備,並檢討執法作業程序,包含巡防艦船艇全面裝設固定式舷外監視錄影設備、籌購微型攝影機(密錄器)、修正艦船艇人力規劃及裝備攜行基準要點。
海巡署表示,台灣持續面臨中國軍事威脅,整體海域情勢逐漸升溫,海委會須應處國安、治安、平安多元挑戰,尤其中國灰色行動襲擾,不斷試探我國防衛能量潛在破口,以年度預算及現有人力裝備,已無法有效應對當前嚴峻的國際情勢及不斷升級的灰色地帶威脅。
海巡署依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編列新台幣295億餘元預算,強化海巡現代化與整體能力,但預算仍在立院審議。(編輯:林恕暉)114102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