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台灣模式替美國加分 台積電赴美投資非為川普
(中央社記者賴于榛台北14日電)外媒報導,美方要求台灣鉅額投資引發討論,政院做出澄清且強調台灣談判架構是以「台灣模式」為基礎。對此前駐歐盟代表李淳今天表示,台灣特色是電子業與半導體,主要以代工性質為主,不像日本韓國汽車產業,與美國直接競爭,台灣模式到美國投資,事實上是替美國企業加分。
另外,李淳也認為,台積電赴美投資的決定,源自於台積電對市場觀察、對應客戶需求以及與供應鏈討論的結果,「並非為美國總統川普一人」。
近期美國媒體Politico引述知情人士表示,美方要求台灣投資「介於韓國3500億美元與日本5500億美元間」,台灣目標則是月底前與美敲定協定。行政院昨天說明,台灣模式跟美日、美韓之間的投資模式並不相同,無法直接類比。
李淳今天接受媒體訪問,並進一步解析日韓投資美國與台灣模式的差異,他說明,日本、韓國對美國的出口主要都是汽車,這與美國的汽車廠有直接競爭關係,因此能解釋美國為什麼要求日韓投資指定項目,並列出希望清單。
李淳說,台灣特色就是電子業與半導體,而且是以代工為主,「簡單說,台灣吳寶春做麵包最有名,美國不會叫我們去做拉麵」,台灣企業赴美投資是替美國企業加分,並不是與美國企業競爭,這個就是台灣模式與日韓模式根本不同的原因。
他表示,依政府目前說明內容,可看出台灣正爭取自行決定投資項目,美國也非常清楚台灣最強的就是電子業與半導體,大概也會鎖定台灣這塊領域的投資,半導體生態系相當複雜,以協助美國競爭力極大化的角度來看,進行台灣模式將是多贏局面,因為台灣最懂得生態系投資、布局與期程。
至於投資額度可能落在什麼區間,李淳認為,台灣投資金額的指標不外乎與日、韓、歐盟相比,若以Politico說法來看,推測韓國投資金額是地板,日本則是天花板,且還會將經濟規模、人口指標等列入考量,希望台灣對美投資能合乎比例。
根據政院過去說明,「台灣模式」是指企業基於國際布局,自主規劃到美國投資,藉此貼近客戶、增加競爭力,政府則是提供金融面信保支持,透過台美政府之間「G to G」的合作協助,形成產業聚落,並向美方爭取有利的投資環境和條件,協助產業在美布局。
至於台積電已宣布投資美國1650億美元,李淳說,台積電一舉一動都會牽動上下游業者,決定投資美國的供應鏈布局,必然與所有供應鏈夥伴,特別是上游客戶,有密切討論後才做成決定,並非為川普一人,而是從川普1.0到前總統拜登的政策中,嗅到供應鏈的變遷。
外界擔憂半導體生態系移轉至海外,恐衝擊台灣,他則認為,台積電赴美投資不是拔山或移山,而是把神山種到美國去,有助於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維持中堅地位,而台積電過去維持領先,除技術與人才外,配合供應鏈的彈性以及與客戶間的信任缺一不可,這也是未來台積電必須持續關注的重點。
李淳強調,把神山種到別國去,可以避免他國獲得技術突破、開發出神山,台灣走服務全球路線,避免神山牆角被其他國家挖走。
李淳也提到,其實未來各產業供應鏈都會趨近類冷戰概念,包含高科技的AI、量子、核能應用、新能源、電動車等,分邊局勢越來越明顯,在這個情況下,台灣其實沒有缺席美國這個賽局的空間。
部分人士擔憂半導體產業外移,可能會削弱美國防衛台灣意願,甚至質疑台美未簽署協防條約等。
李淳表示,美國、歐洲、日本或韓國對台灣的支持,基本原因是台灣位處第一島鏈,站在民主跟另外一個極端對抗的第一線,半導體產業只是加分選項,且相關安全協防、安全保障,都不適合用投資對價,台灣也不樂見中國能因此競價。
先前曾傳出談判過程觸及台美晶片製造五五分,李淳說,推測這是美國談判策略之一,但美國要求關鍵戰略產業回流,最終目標是要在美中貿易戰當中獲勝,一旦台美晶片五五分恐成殺雞取卵,拖累台積電等的創新與財務,且過程中若中國出現跳躍式突破,就會是最壞的情境,因此他不認為五五分會出現在最終談判結果中。(編輯:潘羿菁)1141114
- 李淳:台灣模式替美國加分 台積電赴美投資非為川普2025/11/14 21:07
- 2025/11/14 13:22
- 2025/11/14 11:5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