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提1.25兆國防預算 專家:宣示強化防衛決心
(中央社記者吳書緯台北26日電)總統賴清德今天宣布,為籌建因應未來戰爭型態的關鍵戰力,未來8年將投入新台幣1.25兆元的國防特別預算。學者認為,賴總統在這個時間點,向國際展現台灣自我防衛決心,有戰略溝通意義,對內除了強化防衛,也促進國防經濟發展。
賴總統上午宣布,國防部完成「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計劃採購特別條例」及預算規劃,未來8年,即2026年至2033年共投入1兆2500億元經費。國防部長顧立雄說明,特別預算7大目標為空中重層攔截網、指管與決策輔助、多層次削弱、遠程精準打擊、強化作戰韌性、提升軍備量能與國防帶動經濟效益。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林穎佑說,觀察賴總統提出特別預算的時機點,正值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論」後的中日矛盾,台灣宣布國防特別預算,是向國際宣示台灣強化自我防衛,而不是只依賴其他國家幫助。對日本等區域國家以及美國,展現了台灣的自我防衛決心。
賴總統於今年國慶演說提出,加速打造「台灣之盾」(T-Dome)。林穎佑表示,從國慶到現在,許多人質疑「台灣之盾」的內容,認為不夠清晰與明確。賴總統與顧立雄今天在記者會清楚說明,同時明確提到當前台灣面臨中國的文攻武嚇處境,以及政府未來應處的方向。
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分析,特別預算完整結合國防需要與帶動經濟機制。首先是滿足軍事需求,過往中共對台灣的飛彈威脅是彈道飛彈,現在必須計入常態化在台灣周邊戰備警巡的中共軍艦。6艘中共軍艦,估計可同時對台發射500枚巡弋飛彈,是台灣的新型態飛彈威脅,透過完善「台灣之盾」計畫,可強化台灣戰略層級的防衛能力。
蘇紫雲表示,在俄烏戰爭協議停火之際,台灣宣布大幅提高國防預算,向國際傳達台灣不會是國際安全領域的搭便車者。對外有戰略溝通的意義,對內是促進國防經濟發展。
社團法人安全台灣學會理事長楊太源表示,特別預算投入的重點,應是「台灣之盾」,未來建構過程中,應先擬定防護目標。特別預算目前觀察仍以軍購為重,引入各式新興技術,建議也應投入相對應的資源強化軍事院校的教育,使軍人無縫接軌新裝備、新科技。
國安戰略學者、開南大學副校長陳文甲表示,特別預算同時結合國防產業政策,意在打造自主生產鏈、提升科技含量,讓國防成為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的引擎,向內外展現穩定推動國防現代化的決心,有助強化嚇阻並增進國際信任。(編輯:萬淑彰)1141126
- 2025/11/26 15:43
- 總統提1.25兆國防預算 專家:宣示強化防衛決心2025/11/26 15:37
- 2025/11/26 15:32
- 2025/11/26 15: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