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巧手秀/7旬匠人維修技藝精湛 老電扇轉動吹送懷舊涼意
從73歲到89歲,5名長者克服身體限制,憑藉巧手工藝,或修復老電扇圓滿3代人記憶、或無師自通做袖珍建築模型,又或另闢蹊徑以傳統工藝製作文化創意商品,儼然是精彩又絢爛的銀髮巧手秀。
銀髮巧手秀2(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22日電)1.5坪大工作室,75歲鄭清木戴著老花眼鏡,手指靈活轉動螺絲起子,更換零件讓老電扇葉再次轉動,緩緩送出徐徐微風,喚起許多人懷舊情懷。他笑說:「修理的是回憶不是涼意。」
台中市豐原區豐勢路上1幢2層樓透天厝,一進門映入眼簾的是滿地風扇,鄭清木就在屋裡最深處1.5坪大小工作室,維修上千台老電扇。他指著地上成堆風扇說,這些都準備要修理,不能修的就用於「殺肉(台語,指拆解零件)」。
早期台灣本土製老電扇品牌相當多,包括大同、順風、生原、新統、明光與華電等,鄭清木說,老電扇原料實在,馬達和線圈飽滿,可吹出大風量且造型多變,伸縮桿做成火箭筒形或底座做成熨斗形,前網罩還有特殊線條造型。
點亮桌上檯燈,戴起老花眼鏡,手中拿著螺絲起子,熟練以鑷子翻找零件,鄭清木雖已75歲,但維修、拆解風扇時,動作還是十分俐落。被詢及細部鎖螺絲時,眼睛是否很吃力,他笑說:「已經做習慣,不會啦。」
科技進步,仍有許多人使用老電扇,除懷舊,還由於老電扇相當耐用,更多人珍藏的是老電扇承載的回億。鄭清木說,老電扇任何問題他都能修,替換零件後,重新賦予老電扇新生命,可再次轉動扇葉吹出涼風。
鄭清木1週會修理3、4台老扇,也很清楚他經手的不只是機器,更新零件時也是延續電扇與人們的聯結。他說,他是幫忙維持許多人的兒時記憶、與家人相處的回憶。
與老電扇結緣超過一甲子的鄭清木表示,退伍那年他在同學父親開設的電扇工廠任採購員,之後在台中一家電扇代工廠負責扇葉平衡工作,民國75年到101年回家裡工作室幫忙,當齒模技術員,閒暇就到舊貨商找老電扇,修老電扇成為興趣。
退休後,許多朋友拜託鄭清木開工作室修老電扇,考量會維修老電扇的師傅很少,經考慮後答應。
鄭清木回憶,年輕時常下班後修電扇,有時1天修1台,較困難的2、3天可修好,修的量多了竟被太太拿去賣,太太將電扇放在打烊後的豬肉攤展示,未料市場反應出奇好,自此太太開始賣起二手電扇,收入充作買菜金。
小小工作室擺放許多老電扇,桌上檯燈微微亮,與鄭清木佝僂的背影相映襯,在3C家電盛行時代,這處維修老電扇的地方展現鄭清木職人技藝,如同一幅動人的印象派畫作。(編輯:李明宗)114112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韓國網紅「金針菇」領普發1萬 貼錢宣傳台灣[影]](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400/20251121/2000x2174_wmky_20974443421386_20200806020600001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