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織美台聯展驚喜登場 充滿挑釁編織
(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30日專電)南投竹、人造毛、染布、不織布、紙屑、塑膠袋、水果包裝保麗龍等,在台灣藝術家巧思創意下,與美日藝術工作者共同呈現「再織Rewoven」大型聯展,讓紐約客體驗另類藝術美。
在紐約台美文藝協會(TAAC)、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居中促成下,高雄美術館首度與紐約2所市立大學合作,結合台、美、日等24位藝術家推出「再織」聯展,今起分梯次在皇后社區學院、皇后學院及布魯克林南威廉斯堡美術館(El Museo De Los Sure)展開為期3個月聯展,為建構兩地藝文交流平台創新猷。
皇后社區學院美術館長金達尼亞(Faustino Quintanilla)晚上在開幕茶會上強調,這是一項新嚐試,讓台美藝文界進行很好的交流,相當難得。高雄美術館策展人曾芳玲、旅美策展人李美華也說明展覽特色,充分展現人文自然、社會環境議題及傳統纖維藝術再思考創作。
台灣知名大型自然景觀裝置藝術家游文富運用南投竹山的竹,在雪地下編織成「海波浪」,佇立在皇后社區學院藝廊大門外,相當醒目與深富創意。旅美藝術工作者王博彥利用3D列印紙縫製完成的白色胸像雕塑,反映他對社會生態的觀察。
目前在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班深造、專長纖維藝術的畫家藍巧茹,利用合成皮毛形成森林、山脈、甚至溪流地形的「浮雕畫」;而孟祥璐處理織品時加入互動概念,創造一個親密而純淨的「門檻」作品。
台灣魯凱族藝術家安聖惠的「夢與夢之間」系列作品,利用芭樂、木瓜、蓮霧等水果包裝用保麗龍編織而成,結合她對文化族裔、部落的想像與思念 。楊偉林的「意識.流」以紙線梭織平假名、片假名的流洩飛升,潛意識反映美妙文字的狂喜。另外還有黃文英利用電腦提花手工梭織技巧及反光線材的交織運用完成令人讚嘆的「插曲」及「尋覓系列」。
此外,莊惠琳利用衣服的吊牌塑線、飲料塑膠杯蓋及電線束帶製成的「塑膠羅曼史」,更反映她對人類與生命的省思,以及陳景林運用傳統紮染技法完成富有水墨意境的「南澳濤聲」,非常有看頭。106033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