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學徒制招生不足 烏克蘭移民填補人力荒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8日專電)德國勞動力短缺,也波及技職教育。巴伐利亞手工業與服務業出現大量學徒缺額,一批來自烏克蘭的年輕移民近期投入當地職場,成為緩解人力荒的意外助力。
學徒制(Ausbildung)是德國一種結合學校教育與企業實務的職業培訓制度。學生完成中等教育後,可選擇進入職場接受有薪專業訓練,同時到職業學校修課,被視為德國製造與手工業的基石之一,如今卻越來越少德國年輕人參與。
9月新學期開始,德國各邦普遍出現學徒申請不足現象。以巴伐利亞為例,根據該邦就業局數據,今年每100個學徒職缺僅有67名申請者,木匠、電工、麵包師、眼鏡師等手工業學徒名額仍有7900個懸缺,整體相關勞動力缺口估計達8萬人。
在德國越來越少年輕人投入學徒培訓之際,來自烏克蘭的年輕人正補上人力空白。南德日報(SZ)報導,近期奧格斯堡(Augsburg)的傳統眼鏡行Lemmer & Lemmer錄取了19歲的烏克蘭女孩Anna。她說自己德語仍不流利,但公司還是給了她入職機會。
同樣來自烏克蘭的22歲Nataliia,已在眼鏡行另一家分店進入第三學年。她分享,剛開始最大的挑戰是巴伐利亞方言。隨著與顧客互動增多,她漸漸敢開口,甚至開始熱愛這份原本並非夢想的工作。她說,如今最享受的就是替顧客挑選鏡框與解釋鏡片功能。
Lemmer & Lemmer分店經理胡柏(Florian Huber)指出,相較當地年輕人,烏克蘭學徒更少出現中途退訓的情況。他坦言,光學工程不好學,在眼鏡店當學徒薪資也低於其他行業,並非德國青年的夢幻職業,通常只有「找不到其他工作的人會來申請」。
根據南德日報,巴伐利亞今年夏天約有400名烏克蘭人投入學徒訓練,多數是烏俄戰爭爆發後來德尋求庇護者,在非歐盟來源中排名第三,僅次於越南與阿富汗。
新進手工業學徒中約22%非德國國籍。除了烏克蘭移民,部分建築公司透過仲介引進烏茲別克學徒,屠宰業的加工廠與肉舖門市則向在越南語言學校學德語的年輕人招手,希望他們能透過學徒制進入德國就業市場,緩解人力荒。(編輯:高照芬)11409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