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以哈衝突為美國敲響警鐘 蓋拉格籲警惕中國威脅

2025/10/9 11:34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華盛頓7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前聯邦眾議員蓋拉格說,以色列遭哈瑪斯襲擊的慘痛經歷,為美國提供一些教訓。他說,以色列因自滿,曾以為戰爭永遠不會來臨,美國在台灣議題上會不會犯下同樣的錯誤?

美國聯邦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China)前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以「10月7日對美國關於中國的警告」(The Oct. 7 Warning for the U.S. on China)為題投書「華爾街日報」指出,兩年前,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Hamas)突擊部隊越過以色列邊界,綁架、性侵與殺害無數平民,包括男女老幼,在美國面臨自己的清算時刻到來前,必須從以色列的慘痛經歷中吸取教訓。

蓋拉格在文中指出:「最重要的教訓是,假設中的戰爭確實可能發生。即使我們在理智上有所準備,多年來的相對和平仍可能讓我們陷入虛假的安全感。以色列國防部門始終不相信哈瑪斯會發動全面入侵。他們把加薩視為一個長期但可控的問題,交由外交官與情報人員處理,與人民日常生活相距甚遠。」

「以色列政治人物與將領談起與伊朗主導的伊斯蘭勢力發生正面衝突時,言語間就像美國官員談論中國與台灣危機一樣,稱這是步步進逼的威脅,也是最可能遭遇的考驗,但總覺得那是明天才要面對的問題。結果明天就到來了。」

蓋拉格問:「對於中國,我們是否落入同樣的陷阱?北京當局正在發出準備戰爭的訊號,就像哈瑪斯在2023年10月7日之前所做的那樣。中國表示,希望在2027年前具備以武力奪取台灣的能力。中國正在建造可射到全球任何地方的核彈頭飛彈,並正在推動軍隊現代化,也在囤積原物料。如同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所指出的,中國正在開設新的招募中心,並大幅增加軍事開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稱這是與美國戰爭的準備。」

蓋拉格在文中表示,中共不是哈瑪斯,但以色列人從特拉維夫眼睜睜看著哈瑪斯擴充火箭庫存、明目張膽地測試邊界防禦。同樣地,美國與夥伴也從華府、東京與台灣親眼目睹中國打造進攻艦隊、測試防空體系。蓋拉格問:「我們還需要多少證據,才能認清北京正在為衝突做準備?如果我們假設戰爭可能將在我們眼皮底下爆發,我們應該有哪些不同作為?」

蓋拉格指出,第2個教訓是,經濟邏輯永遠無法戰勝意識形態狂熱。以色列試圖以財務誘因馴服哈瑪斯,為卡達的現金轉移提供便利,向數以千計加薩勞工發放工作許可,甚至免費提供電力,儘管明知這些電力將為哈瑪斯的恐怖地道網絡提供動力。即使哈瑪斯將應撥給平民的數十億美元資金挪為己用,包括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資金,沒有什麼能阻止這個恐怖組織實現其終極目標。

哈瑪斯的行為符合一種既有模式。在北韓,金正恩寧願讓自己的人民挨餓,也不願放棄核武。伊朗的神職政權即便花費數十億美元並犧牲經濟,也要維持他們的區域恐怖機構。在冷戰時期,即使從緩和時代的自由化貿易中受益,蘇聯仍入侵阿富汗,並加倍推動全球革命。

然而,許多美國人無論出於天真還是經濟動機,仍相信可以透過市場准入來安撫北京。現任帕蘭泰爾技術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國防部門主管的蓋拉格說,正如他同事桑卡(Shyam Sankar)所指出的,中國不需要將民用援助轉用於軍事用途。中國工業基礎的軍民兩用性質,意味著美國消費者正在資助中國的戰鬥人員。只是美國選擇的賄賂形式不同,包括工業貿易逆差,先進半導體、以及資本和智慧財產權的轉移。資助對手從來不會讓他們變成你的夥伴,只會讓他們變成更強勁的對手。

第3個教訓是,如果不堅守紅線,就會為不可想像之事敞開大門。蓋拉格說,曾有以色列朋友如此解釋,用家用印表機印出紅線,近看其實只是一連串粉紅線。哈瑪斯把以色列邊界視為粉紅線,發射幾枚火箭、在邊境圍欄處舉行「示威」,以及在其他地方發動零星的恐怖攻擊,以此來試探底線。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美國不再能陷入相同的思維。中國正透過在南海的挑釁、網路攻擊甚至是經濟脅迫,來試探定義不明的界線。俄羅斯戰機與無人機正在測試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邊界,在愛沙尼亞、波蘭、羅馬尼亞甚至是丹麥進行灰色地帶戰爭。

蓋拉格表示,如果沒有果斷因應,等同於地緣政治上的無限赤字開支。這是在透支未來,以更大的明日風險換取今日的虛假平靜。(編譯:張曉雯)114100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美雪城大學兵推從中國視角模擬侵台 聚焦投降條件戰後控制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