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古蹟孔蒂塔樓翻修中坍塌 工人獲救送醫後不治
(中央社羅馬3日綜合外電報導)義大利羅馬當局今天表示,一名工人在協助翻修中世紀古蹟孔蒂塔樓(Torre dei Conti)時,塔樓發生部分坍塌,這名工人受困後雖獲救,卻傳出在送醫後傷重不治。
法新社報導,孔蒂塔樓在將近中午時分發生部分坍塌,瓦礫掉落到街道上,空氣中瀰漫著濃厚的白色塵土。
羅馬警察局長姜尼尼(Lamberto Giannini)稍早告訴記者,經過「漫長的救援任務」,這名羅馬尼亞籍工人已從瓦礫堆中被救出。
姜尼尼表示,在第一次坍塌後,消防人員設法在受困工人周圍「設置了一些防護」,因此當第二次坍塌發生時,他受到了保護。
羅馬市長嘉提葉里(Roberto Gualtieri)表示,受傷工人已被送往醫院,並說:「我們希望他能挺過難關。」
然而,義大利媒體引述醫院消息人士說法,儘管這名工人在漫長的救援行動中一直保持清醒,卻因傷勢過重,在送醫搶救後不治身亡。
消防單位發言人告訴法新社,稍早有另外3名工人從現場撤離,其中一人情況危急。
據路透社報導,這座中世紀防禦塔樓位於繁忙地區,就在帝國廣場大道(Imperial Forum)旁,鄰近義大利頭號旅遊景點羅馬競技場(Colosseum)。
社群媒體上發布的影片和路透社的畫面顯示,高29公尺的孔蒂塔樓至少有兩次發生部分結構墜落地面。第一次發生在格林威治標準時間10時30分左右,第二次則在約90分鐘後。
羅馬文化遺產局透過聲明表示,今天的坍塌影響了一座扶壁和塔樓的部分基座,接著是部分樓梯間和屋頂。
根據羅馬市政府說法,這座建築曾是市政廳辦公室所在地,但自2006年以來一直閒置,目前正在進行為期4年的翻新計畫,預計明年完工。
這座建築由教宗依諾增爵三世(Pope Innocent III)於13世紀初為家族建造,最初的高度是現在的兩倍,但在14世紀和17世紀因地震受損後規模縮小。(編譯:李佩珊)11411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