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案在最高法院若敗訴 恐加劇貿易不確定性
(中央社華盛頓6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最高法院對川普總統全球關稅政策提出嚴厲質詢,使得外界預期該政策可能遭到推翻,但也為未來貿易局勢帶來更多變數,因川普若敗訴,預料將會轉向採取其他貿易手段應對。
路透社報導,在昨天的口頭辯論中,最高法院多位大法官對川普依據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施加關稅的權限提出質疑。該法條未明列關稅措施,而僅規範總統在宣布國家緊急狀態期間有權調整進口政策。
會計和專業服務公司BDO USA關務及貿易服務負責人派克(Damon Pike)表示:「根據大法官們的提問,這項依據IEEPA實施的關稅似乎正岌岌可危。」他補充,除阿利托(Samuel Alito)與湯瑪斯(Clarence Thomas)外,其他大法官似乎都對IEEPA是否授權川普可以對全球所有進口商品無限制徵收關稅持懷疑態度。
不過,派克也說,若川普政府敗訴,僅會轉以其他貿易法規作為依據。這一觀點獲得貿易律師、川普政府高階官員、進口企業以及分析師普遍認同。
這些業者原本剛逐漸適應較為穩定的貿易環境,主要受惠於美中一年期暫停貿易戰協議,以及美國與東南亞多國新簽署協議,使IEEPA關稅負擔降至較可控水準。
企業對於能否獲得明確且可預期的關稅政策極為關切,以利各項投資規劃,但經濟評議會(Conference Board)政策主管楊恩(David Young)坦言,短期內看不到曙光。
他表示:「我們仍未獲得明確指引——各大企業執行長面對未來展望仍陷於不安。」
楊恩於最高法院辯論後向約40位執行長簡報,他補充:「就算裁定對IEEPA不利,貿易不確定性依舊存在。」
楊恩指出,最早也得等到2026年初判決才有可能出爐,目前企業仍完全無法預料,萬一川普敗訴,先前繳納超過1000億美元的IEEPA關稅是否有望退還。
最高法院大法官巴瑞特(Amy Coney Barrett)於庭審中曾提出,若法院判定關稅違法,針對美國進口商的退款裁決,將可能令司法程序「一團亂」。
代表5家挑戰關稅政策的小型企業律師卡提亞(Neal Katyal)表示,若最高法院裁定川普政府敗訴,這些企業會自動獲得退款,但其他公司則需自行提出行政申訴,才能取回稅金。他強調:「這是一個極為繁複的程序,可能曠日廢時。」
卡提亞也說,最高法院可選擇僅限於未來停止徵收關稅,將裁決侷限於「前瞻性救濟」。
紐約關稅律師史帕拉根(Joseph Spraragen)表示,假如裁決不包含退款機制,將促使繳稅企業提起新一輪重大訴訟。他指出:「若這些關稅今天違法,那2025年2月或4月對等關稅啟動時也同樣違法。」
史帕拉根認為,最高法院最可能將案件發回下級美國國際貿易法院,指令川普政府廢除關稅並辦理退款。他補充,最快的做法,是透過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的自動化報關系統來執行,但仍可能需時一年。
史帕拉根提醒:「請記住,政府不會輕易配合退款。」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分析師霍奇(Christopher Hodge)則分析,關於退款的「行政複雜性」只是川普政府若於最高法院敗訴後眾多不確定性之一。
他強調,這一敗訴僅為川普貿易政策「暫時性挫折」,屆時川普政府將改用明確授權徵稅的其他貿易法規,例如1962年貿易擴張法(Trade Expansion Act of 1962)第232條:這項條款允許總統可基於國家安全理由,對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稅率和期限均不設上限。
或是1974年貿易法第122條:為處理「重大國際收支失衡」等問題可課徵關稅,無需調查程序,關稅最高15%、最長150天,可經國會批准後延長。
霍奇本週稍早指出:「話雖如此,實際落實新政策的流程可能冗長,導致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加劇。」他表示,2026年有可能再進行一輪貿易談判,讓貿易前景增添更多變數。
聯邦準備理事會理事米蘭(Stephen Miran)昨天表示,若法院裁定對川普不利,可能對貨幣政策造成影響,並「加深對關稅前景的不確定性」。
米蘭先前曾主張大幅降息,他接受Yahoo Finance訪問時表示,貿易不確定性升高可能會拖累經濟成長。不過,他亦指出,視聯準會雙重目標價格穩定與最大就業執行情形,未來利率政策有機會「適度寬鬆」,可望抵銷部份衝擊。(編譯:陳政一)1141106
- 川普關稅案在最高法院若敗訴 恐加劇貿易不確定性2025/11/06 21:50
- 2025/10/29 20:46
- 2025/10/24 17:2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