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COP30將登場 今年氣候科學領域重要議題一次掌握

2025/11/9 18:13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巴西貝倫9日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30次締約方會議(COP30)將於11月10日在巴西登場,隨著氣候變遷加劇,極端天氣等衝擊正對全球人口與環境造成越來越大的負擔,以下是今年氣候科學領域的重要議題。

●全球升溫速度加劇

全球氣溫不僅持續攀升,升溫速度也在加快。研究顯示,全球氣溫在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多個時間點屢次刷新紀錄。

此外,海平面上升速度也在加快,過去10年平均每年上升約4.5毫米。相較之下,自1900年起的數十年平均升幅僅為每年1.85毫米。

世界氣象組織(WMO)指出,全球平均氣溫已比工業化前水準高出攝氏1.3至1.4度。依目前趨勢,全球恐在2030年前後升溫突破攝氏1.5度,屆時恐引發災難性、不可逆的衝擊。

●臨界點

暖水珊瑚因連續的海洋熱浪幾乎完全死亡,這可能成為首個氣候臨界點(climate tipping point),意味著環境系統開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

研究人員10月時曾警告,若快速森林砍伐持續下去,且全球暖化跨越攝氏1.5度時間點比先前預估更早,亞馬遜雨林可能開始凋零,並且轉變為如稀樹草原的生態系統。

他們還指出,格陵蘭冰蓋融水,可能導致維持歐洲溫和冬季氣候的洋流「大西洋經向翻轉洋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urrent,AMO)更早崩潰。

南極冰蓋同樣面臨威脅,科學家擔憂圍繞南極大陸的海冰正在減少。與北極情況相似,海冰消失會露出深色海水,吸收更多太陽輻射,加劇整體暖化趨勢,也危及浮游植物生長,這些植物吸收全球大量的二氧化碳。

●陸地陷火海

伴隨熱浪與乾旱,野火依然頻繁且劇烈。今年全球「野火狀態」報告顯示,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期間,大約有370萬平方公里土地遭焚毀,相當於印度與挪威的面積總和。

這略低於過去20年的年均焚燒面積,但由於燃燒的是碳含量更高的森林,這些野火釋放的二氧化碳比以往更多。

●致命高溫

研究人員正致力尋求方法,評估高溫對健康的風險與損害,聯合國健康與氣象機構估計,全球約有一半人口受到高溫困擾。

這些機構估計,當氣溫超過攝氏20度,每升高1度,勞動生產力就可能下降2%至3%;另一項於10月發表在「刺胳針」(The Lancet)期刊的研究估計,僅去年一年,因生產力下降造成的全球損失就超過1兆美元。

在歐洲,一支來自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團隊運用死亡率趨勢估算,今年夏天有超過2萬4400人死於高溫相關原因。

針對去年歐洲創紀錄的高溫夏季,另一支團隊利用電腦模型分析死亡統計、氣溫資料與健康參數,估算有32國中逾6萬2700人死因與高溫有關。

●科學受攻擊

美國總統川普否定氣候變遷,在他的領導之下,美國政府希望大幅削減負責收集與監測天候數據的機構經費,令科學界感到擔憂。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川普政府2026年度預算案(尚待國會批准)提議,將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地球科學部門年度預算砍半至約10億美元,並將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預算削減逾1/4至45億美元。

不過,在世界其他地方,公共科學經費正在增加,中國、英國、日本以及歐盟的科學研究經費均創新高。歐盟上月將即時氣象監測數據向公眾開放。(編譯:陳正健)114110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全球領袖將齊聚亞馬遜峰會 重申抗氣候變遷立場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