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北京限稀土出口暴露德產業脆弱 德國重思對中政策

2025/11/14 17:48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柏林13日綜合外電報導)在北京限制稀土出口,暴露德國產業受制於中國的脆弱性後,德國國會今天任命一個專家委員會負責重新審視對中貿易政策,加快推動「去風險」(de-risking)政策。

路透社報導,德國前任政府於2023年發布的「中國戰略」方針僅包含一般性建議,但由產業協會、工會代表和智庫組成的委員會這次將提出可實行的建議,供政府草擬相關法案參考。

這個委員會將審查能源跟原料進口,以及中國對關鍵基礎設施的投資。委員會的成立,適逢德國財政部長克林拜耳(Lars Klingbeil)將赴中訪問,就多項議題表達歐盟立場。

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高額關稅撼動全球貿易,以及中國訴諸出口限制展現自身實力夾擊下,德國今年格外意識到自己面對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脆弱性。

科隆德國經濟研究所(German Economic Institute)的國際經濟政策研究部門主管馬蒂斯(Juergen Matthes)指出:「中國有能力切斷關鍵領域的供給,也將這麼做。我們過於脆弱,因此採取行動的壓力如今遠高於以往。」

克林拜耳將是德國新執政聯盟底下首位訪問中國的部長。德國外交部長瓦德福(Johann Wadephul)原本計劃10月底訪中,但在北京僅確認他提出的其中一項會晤請求後,瓦德福便將此行延期。

一名知情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由德國銀行及保險公司代表組成的小型代表團下週將隨克林拜耳赴中。

德國執政的中右翼政黨聯盟「基督教民主黨/基督教社會黨」(CDU/CSU)國會黨團外交政策發言人哈特(Juergen Hardt)談到:「風險管理將在未來的對中戰略扮演更重要角色。問題在於,中國可能運用哪些手段施加政治壓力,我們又該如何避免受到施壓?」(編譯:洪培英)114111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美眾院控中國操縱關鍵礦物價格 擴張經濟與地緣影響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