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貿易施壓日本 日媒分析始末及可能發展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東京19日專電)中國今天通報日本將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並中止恢復日本牛肉對中國出口的磋商。有分析認為,中國之所以態度強硬,是判斷美國總統川普不會介入;另一方面,日相高市早苗似乎也認為,與中國的摩擦不會動搖她的高支持率,因此這場衝突恐演變成長期戰。
事件始末
「集英社」報導,事件起因為高市早苗7日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針對「台灣有事」的答詢。高市表示,如果「台灣有事」伴隨北京使用武力的情況,可能構成日本能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
這是日本政府首次明確舉出具體狀況,並首次公開表示「台灣有事」可能成為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對象。
報導指出,習近平政權將台灣議題視為「核心利益」,即便採取武力統一,也不容許外國介入。1972年的「日中共同聲明」中,日本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關於「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立場,「中國將此解讀為,日本確認台灣是中國領土。因此對習近平而言,兩岸紛爭是中國內戰,憑什麼讓自衛隊介入,這就是中國的邏輯」。
事件隨後迅速升級,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在X發表「斬首說」,即使遭到日本政府強烈抗議,但中國外交部並未認為該言論不妥。於是形成「日本譴責薛劍、中國譴責高市」的交互指責局面。
中國外交部接著發布通知,提醒中國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而且不僅針對觀光客,連留學生前往日本也遭到施壓。
日本政府緊急派遣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局長金井正彰前往北京,但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劉勁松會後表示對會談「當然不滿意」,甚至還鬧出「手插口袋」的失禮事件,情勢進一步惡化。

未來可能發展
在日中司長級磋商不歡而散後,中國開始從貿易面施壓,宣布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暫停日本牛肉磋商。日媒分析,接下來中國可能會取消日本人的免簽待遇,並可能對出口到日本的稀土、農產品等施加限制。
不過考量中國以「自由貿易」為口號來反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關稅政策,北京不太可能公開宣布制裁,而是會採取「隱形施壓」的方式,例如逐步減少出口量,或是用「檢查」為名目,延遲日本進口貨物通關。
此外,有觀點認為,中國如今態度強硬,是因為習近平10月底在韓國與川普會談後,感覺美國不會站在日本那邊。另一方面,高市則堅稱她的發言「符合政府一貫立場」,表明不會撤回發言。
事實上,根據「朝日新聞」15、16日進行的全國電話民調,高市早苗內閣的支持率為69%,突破「慶祝行情」持續高漲。由此可以看出,對中外交不僅沒有損害高市政權的支持率,反而成為助力。
至於未來中國會強硬到什麼程度,原訂22日在北京與中國主辦論壇、但因為緊張升溫而喊停的日本民間非營利組織「言論NPO」表示,比起2012年日本將尖閣諸島(釣魚台列嶼)國有化時,「中國這次釋放的訊息更為強烈」。
2012年,中國國內爆發暴力反日示威。不過日媒分析,「中國政府近年擔心抗議示威會演變成反政府活動,因此即使是以反日為名,也不太可能允許或主導大規模示威」。(編輯:田瑞華)1141119
- 中國貿易施壓日本 日媒分析始末及可能發展2025/11/19 19:15
- 2025/11/19 19:09
- 2025/11/19 17:4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