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縮減氣候科學服務 民間地球情報分析業壯大
(中央社倫敦22日綜合外電報導)氣候變遷與極端天氣引發風險分析需求激增,但美國川普政府卻大砍科學服務預算,促使民間資料分析業蓬勃發展。相關業者提供服務種類廣泛,從乾旱與汙染風險評估到礦藏位置等。
路透社報導,英國不動產管理公司第一太平戴維斯投資管理(Savills Investment Management)擔憂其經手的260億歐元(約新台幣9400億元)資產面臨的洪水、火災及其他氣候相關風險,於是找上位於倫敦的資料分析公司氣候X(Climate X)提供的服務。
氣候X為協助第一太平戴維斯估算在天候相關災害發生時,其在歐洲與亞洲的300件資產可能的損失規模,於是利用自家人工智慧(AI)風險模型建立工具來運算數據,部分數據來自美國政府的科學服務。
第一太平戴維斯表示,其所獲資訊除了能協助做出投資決定,他們也能利用氣候X的分析工具來對其他數百件物業進行風險評估。
市場分析公司顧能(Gartner)7月預估,到了2030年,地球情報產業年營收將較今年成長至少10%,達到42億美元(約新台幣1317億元),意味「新的營收成長機會」。
不僅如此,地球情報的經濟影響範圍可能更大。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預估,地球情報有助減少風險、帶來新商機及創造就業,可產生的經濟價值將由目前的2660億美元大增至2030年的3兆8000億美元。
然而,隨著民間資料分析產業興盛,有關數據準確度及無能力付費者恐成資訊弱勢等疑慮也出現。根據路透社訪問10幾家業者,他們表示若無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這類美國政府機關提供基本數據,民間企業所能做的有限。
合作創辦氣候X的營運長克魯沙(Kamil Kluza)坦言:「少了這些資料,我們無法判斷自家模型的好壞。」
鑒於美國的氣候相關資料集可能正逐漸從公共領域消失,例如有關甲烷羽流(methane plume)或淹水地圖等資訊,因此氣候X打算轉為依靠其他替代來源,例如歐洲聯盟(EU)、日本和英國的氣象局。
克魯沙告訴路透社:「我們需要靠大量的政府資料來確認曾經發生過的事。政府握有過去的水災、....地層下陷、土石流等事件紀錄。」
顧能預估,在全球資料服務相關支出當中,民間企業所占比例很快將由目前的僅15%躍增至50%以上。
這除了反映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對科學服務支持的縮減規模,也可看出民間搶進熱度。地球情報業主管指出,如今相關民企籌資從未如此容易。
根據產業追蹤公司Tracxn提供給路透社的獨家資料,截至本月21日,地球情報相關企業今年僅透過57輪籌資便已籌得約32億美元資金,遠高於去年透過89輪籌資籌得的11億美元,以及2023年透過99輪籌資籌得的8億4500萬美元。(編譯:張正芊)1141122
- 美國政府縮減氣候科學服務 民間地球情報分析業壯大2025/11/22 19:42
- 2025/11/22 18:15
- 2025/11/21 04:1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